随风(莲都)
母亲吃饭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眼睛只看着碗里的,很少夹菜,没有声音,也很少说话,很专心地吃饭,饭菜吃得光光的,不剩一丁点。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教我们的:吃饭的时候要端着碗,饭碗要端牢;只夹面前的菜,筷子不要到处乱捣;等大人上桌了小孩子才可以上桌;吃饭时不要多说话,不要发出“哔唧”等不雅声;碗里的饭菜必须吃完,不能剩……母亲不会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会用最原始的教育方式,比如适当的惩罚。
母亲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每天几十口人吃饭都是算计着过日子的,饭是大人盛的,菜是大人夹的,给多少吃多少,决不允许有人浪费。在母亲的严厉要求下,我们姐妹小时候都是按母亲的规矩吃饭行事的,所以在别人眼里,是有教养的乡下人。后来,我们各自成了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渐渐放松了要求,烧饭的时候大手大脚,买得多,烧得多,饭菜吃不了就倒掉了。母亲每次看到,连说太可惜,不让倒,说下一餐给她吃,还嘱咐下一餐要少烧点。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年纪大了,大多时间和子女一起住。母亲还是和过去一样,低着头自顾自吃饭,很少夹菜。有时候和母亲开玩笑,说她像是童养媳,吃饭也这么小心。看她不夹菜,我们就老是往她碗里夹。有一次我们又给母亲碗里夹了很多菜,母亲生气了,说:“我能吃多少自己知道,那么多放碗里,吃不完倒掉多可惜,你们忘了饿肚子的日子,你们忘了下地耕种的辛苦,你们忘了赚钱的不容易,倒掉的都可以够几个人吃,这些也是要花钱买的啊!”好一顿数落。开始心里有点委屈,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让辛苦一辈子的母亲多吃点,吃好点。但母亲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吃饭时说的最多的就是:“现在生活真是好,吃得好,每天不是肉就是鱼。穿得好,经常有新衣服穿,不像过去一年难得有件新衣服。口袋里随时都拿得出现金,想买点什么不用愁。过去做梦都梦不到。”我们有时觉得母亲没见过世面,还生活在过去的时代里,其实是我们自己褪去了原有的本色。
虽然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但母亲吃饭的样子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