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元 吴永飞
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操作,导致生活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日前,笔者父母在闽北某县汽车站搭乘客车返回老家时,因未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向检票员出示“健康码”,而险些出现车票作废滞留当地的尴尬窘境。
在全国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中,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看病、出行受阻比比皆是,智能化、数字化生活成了不少老年人面对的现实与挑战。近来一些媒体也陆续开始聚焦关注这一话题,相关部门表态,下一步,他们将以老年人为中心,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以及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笔者以为,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解决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困难与破解路径,提高涉老智能产品的适老性,满足老年人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重点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生政务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进一步加大鼓励办事窗口、乡村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帮助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信息平台等新技术力度,努力克服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手机的困难。
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全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意味着,有数以万计的老年人未能及时坐享信息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便捷红利。他们中,不仅有人在出示“健康码”时遇到问题,还有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而遇到存取款、就医、出行等困难。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政府已要求职能部门将在政务服务、就医、出行等等领域开设人工窗口、老年人专用通道,继续保留人工服务、面对面的服务方式,让那些无法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也能办理相关业务。在政务服务等领域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时,坚持适老化原则,避免给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增加负担。同时,责成相关部门,深入研究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智能产品的适老性,满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
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和相关培训,是政府走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切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担当与朴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