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杂谈念白勺

从“种粮经” 学“干事经”

  □ 市直 郑雳

  近日,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厉定伟的“种粮经”《厉定伟:“种粮状元”话秘诀》登上了《农民日报》,笔者读完之后,不觉为之拜服。厉定伟的“种粮经”不止可用于种粮,完全可以用于我们的事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下一颗干事创业的种子,用热情与汗水去浇灌,然后耐心等待,最终我们就能收获名为成功的甜美果实。

  一生一事一心人。厉定伟从16岁就开始种田,去年光种粮,他的纯收入就超过了90万元。厉定伟说:“我就是爱种田,要种一辈子田。”能沉下心来,一辈子做一件事,不为外物所动、风议所扰,这样的人必然能在专业领域中开辟出一片天地。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理”,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可实际上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寂,从喜欢的事业当中汲取力量。以专注和恒心向目标不断前行。

  胸中要有大格局。厉定伟只要研发了好品种、好技术,总是倾囊相授。农业政策讲一下、遇到问题帮一下、关键时候带一下,是他耕田之余最爱干的事。因此有人称其“种粮活雷锋”。厉定伟的无私,看似是吃了亏,其实却收获更多,得到了声誉与他人的感激,还带动了整个家乡的发展。“一人强,不是强,再强也是一只羊。团队强,才是强。”只有眼界够高,看得够远,才能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将好技术传播出去,不是培养了竞争对手,而是打造出能够共同进步,一起乘风破浪的团队伙伴。

  与创新一直同行。因为碧湖平原雨水足、地势低,部分低洼田不宜种蔬菜、旱粮,厉定伟便开动脑筋,与农技专家讨论后,开始了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种养模式的试验,还尝试晚稻与儿菜、甜玉米、小白菜等轮作,取得较好的产量。事业无小事,哪怕是种地,也可以做到不断创新,种出无数的花样来。面对困难以及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要开动脑筋,与智慧同行,开发出无限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开辟出崭新的道路量。牢记这一点,创新的方法永远比问题要多。昂起头颅,坚定地前行吧!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2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4961.html 1 3 从“种粮经” 学“干事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