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佳俊
本报讯 在市区金汇广场南明印象店里,每一张桌上都配备了颜色不同的公筷公勺,“先用这双公筷把菜夹到碗里,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送到嘴里。”市民陈美英一家3人正在吃饭,她正教育5岁的女儿如何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能防止疾病交叉感染,是一个应该从小培养的好习惯。”陈美英说。
“公筷公勺”看似饮食、生活方面的小事,实则关系着卫生健康,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9月22日中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餐饮店,看到公筷公勺成了餐桌标配,文明习惯覆盖到餐桌细节。
在新珑堂火锅店,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公筷公勺,过道上张贴着“减少传染就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标语。“复工复产以来,餐厅就一直在推广公筷公勺。”店长刘艳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普及,许多消费者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我们在餐桌上配置了具有相对识别性的‘公筷公勺’,还设置了专用架,方便顾客取用。”
市民张晓和朋友一起聚餐,几人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不管是跟家人还是朋友吃饭,使用公筷公勺不是生分,而是为了他人健康着想。”张晓说。
今年三月初,莲都区餐饮业产业创新创业联盟向市区餐饮企业发出号召,倡导“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了餐饮企业的积极响应。”莲都区餐饮业产业创新创业联盟办公室主任朱雪莹告诉记者,餐饮店在门店的显著位置和餐桌上摆放公筷公勺宣传标语,同时在点餐时服务人员主动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号召餐饮企业全面推进公筷公勺,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让公共餐具成为餐桌‘标配’,让公筷公勺成为生活常态。”
“要改变私筷私勺用餐的传统习惯,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莲都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张凌告诉记者,经过半年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丽水人意识到使用公筷公勺是一种更卫生的用餐习惯,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公筷公勺已经逐渐走进老百姓的日常,为每位丽水人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