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写道:“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他少年时代豪气冲天,青年时期踌躇满志,壮年时期执着豪迈,晚年时期壮心不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一个“直”字,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义无反顾的奋斗精神跃然纸上。
红军战略转移途中,上有飞机轰炸,下有大炮追兵,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草根树皮,但诗人照样高视阔步,朗然吟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面对雄奇的雪山、长城、黄河、莽原,诗人的激情再度迸发,一首气势磅礴、被称为“千古绝唱”的诗篇喷薄而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何等气魄,何等情怀,何等境界,何等眼光!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几孔窑洞里安营扎寨,诗人似乎已经看到那燎原的星火,看到广阔海岸上露出桅杆的航船,看到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人打破旧世界,成立新中国,带领人民走上幸福路,都是主动担当、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以战略家的气魄、政治家的襟怀、军事家的睿智,以及诗人的洒脱,沉着从容应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他自信“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他号召人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963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暂时挫折,国际反华声浪喧嚣一时。毛泽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担当,号召人民:“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的诗词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首要原因就是他的诗词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跳动着历史的脉搏,闪耀着精神的光芒。此外,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力量,展现的是崇高的革命精神、豪迈的民族气魄,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很多中华民族的经典诗词都生动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诗词必须反映新时代的思想,体现新时代的情感,采用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语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才能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在这方面,毛泽东诗词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市直 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