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到丽水市一家医院治病,门诊医师诊断后,老毛病,无大碍,开了点常用药,付了款,取了药,随药递给一张“处方用法说明书”,上面打着病人姓名、住址、药名、用法、用量等内容。整张纸只一二行字,大半张空白,显得浪费,感到心痛,十分可惜!
回到家里,即向医院写了建议,阐明“处方说明书”用32开纸,利用率只百分之一二十,太浪费了!建议缩小用纸,改为64开。收到建议后,医院即复函致谢,并表示研究整改。过了几天,第二次去看病时,已改为64开,最小缩小到128开。一改一缩,效果斐然。该医院一年门诊人数190.79万人次,每人次开一张处方,以32开每张成本价0.0158元计算,耗资共计30144.8元。缩改为64开,每张0.008元,耗资15263.2元,比32开节省14882元;若再缩小到128开,每张0.004元,耗资7632元,则可节省22513元。
一个小建议,收到好效果,源于对节约养成良好习惯。无论建议提出或接受方,对节约都有很高的认识,能积极改正,自觉行动。笔者作为建议的提出者,从小受父母的“节约粮食,饭粒不要掉到地上”的启蒙教育,及上学后老师教授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幼小的心灵,“节约”二字已深深扎根。参加革命工作后,受党和毛泽东主席有关“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和“节约每一个铜板”等教育,对节约认识更深刻,执行更坚决,自觉性更高。心明眼亮,自然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医院方有作为,能担当,把节约当成大事,重视病员建议,积极改正,也就理所当然了。
节约之道贵在自觉,重在行动,着眼当前,从细微处做起。医院节约片纸收到很好成效的事例,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一是养成节约习惯。有了好习惯,自然就能把节约放在心里,丝毫不会怠慢。二是行动自觉。坚持行动第一,“干”字当头,“不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做到落实到位。三是从细微处做起。“滴水寸光片纸”不放过,千万财富聚拢来。别看片纸只值分厘,涓涓细流汇成河。一年省2万元,5年省10万元,坚持10年,就是20多万元。若全市直至全国,多一些“片纸事例”,那将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一指示,不光对餐饮业,对全国各行各业都有普遍意义。总书记发号令,全国齐响应。各行各业领导者,务必站在前,干在前,借此强劲东风,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查问题堵漏洞,进一步把节约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等待着佳音!
(市区 蔡德邻 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