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桑榆常青

  1978年上大学前,我当过7年乡村教师。工资除国家适当补助外,由学校所在村村民负担,属“公办”编制外的非正式教师。

  那是1971年9月,时年22岁的我,背井离乡,挑着一领草席、一床棉被和一只旅行包,从武义来到云和县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旮旯。学校门前,大山、密林、涧水潺潺;教的是小学“三复式”,即三个年级的学生聚在一个班,由我轮流上课;每月工资23元。

  第一堂课,我左手捏三本书,右手抓一把粉笔,怯生生上讲台。我琢磨着“开场白”,往下一瞥,圆圆的脑袋一大片,有的在翻书,有的在开铅笔盒,有的在小声嘀咕,我心里一怔,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不由自主摸了摸额头,粘粘的,分明已沁出了汗珠。奇怪,孩子们开始笑了,捂着嘴,不出声,似有秘密。我摸不着头脑,心想山村孩子就是少见多怪。为舒缓紧张气氛,我咳嗽一声,便开始自我介绍,接着叫学生打开课本,四、五年级布置了几道数学作业,二年级上语文,从识字教学入手……

  下课了,孩子们“哗”地冲出教室,哄然笑开去。我愕然了,总觉内有蹊跷,急忙跑进房间拿镜子一照,见额头有白乎乎的一片。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抓粉笔的手,独自也兀然笑出声。唇焦口燥的我,摸了摸内衣,已湿透了大半截!

  接下来的日子,我踏遍了这里的八个自然村。家访中发现,畲族学生多,村民的生活贫困,文化落后,但办学热情高。责任感的强烈呼唤,我脚踏实地干了三件事。一是抓学龄儿童入学率。为招回流生,我与另外一位同事,披星戴月,逐一登门拜访,苦口婆心,用出浑身解数,入学率回升到98.5%。二是苦练教学基本功。对各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有机交叉和课堂动静的和谐搭配,都作了认真研究和探索。两年多教学的深耕细作,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终于回升,各科成绩明显提高。第三年,全乡教师莅临我校,我开“复式教学观摩课”,在会上介绍教学经验,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三是筹划校舍建设。起草申请报告,兼任“跑腿”,我义不容辞,一趟又一趟,终于感动了县教育局,破例给民办学校拨款500元。当时的一元钱,到深山沟能买回一根大杉木,村干部谋划,家长助力,精打细算,硬是建造成两个架“人字梁”的土木结构大教室。村里借用民房上课的另外一个班,终于高高兴兴搬在了一起。

  几项措施初见成效,群众办学热情更为高涨。1975年,六个山区大队干部,提出在我所在的村创办民办初中班。我自然赞成并尽力协助。这次办学报告批下来,国家资助1000元。众村民说干就干,建校搞得热火朝天,不久,第二座新校舍又在乱石堆里崛起。我“破格”升为“初中教师”,任命为中小学校负责人。

  期间,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为解决师生食堂的柴火问题,我们几位老师带领初中生上山砍柴。队伍还未齐集,几位女同学在学校门前大石头上追逐玩耍,一不小心,一位同学突然滑倒,左手刚好重重地压在右手握着的柴刀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瘫倒在地上。“这还了得!”我一时吓懵了,心急如焚!“赶快送云和医院!”在旁的一位女老师提醒。我急忙拉上自行车,拿毛巾把学生的伤口一扎,让她扑在身后,沿着山脚新开的机耕路,歪歪扭扭地送上了急救之路……这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学生安全问题的警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初中班任教,我的最大收获是深感自己知识的浅薄。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是1966年初中毕业,初中毕业教初中,岂不是误人子弟!面对可爱的学生,我感到内疚和自责,倒逼自己开启高中课程的自学。

  时间跨入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改革;1978年,祖国迎来教育的春天,我鼓起洪荒之勇,以同等学力报考,和当年全国590万知识青年一样,激动地走向高考考场,终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市区 潘思斌 72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9-09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2321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