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崇尚孝德的大庄村

陈华(龙泉)

  小燕子从厦门回来了,于是,几个老同事相约去大庄村纳凉。

  大庄村原名大赛村,地处江浙第一峰凤阳山黄茅尖山脚,距龙泉城区近50公里,东邻景宁,南接庆元,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连绵。村尾原有龙、景、庆古道必经之石桥,1938年毁于大水,2017年重建。新桥为石拱廊桥,如一道靓丽彩虹,横跨村水口小溪之上。西泠印社朱妙根先生题写的“孝德桥”石碑立于桥头。

  我们入住的孝德堂,以四合院形式设计端庄大方,中堂天井,小桥鱼水,上下两层,四周回廊,拥有24个客房,集会议、住宿于一体,内部装饰古朴典雅,古色古香。

  傍晚,我们漫步于村中公路,话题谈及父母长辈时,大家同时提到这大庄村几处标志性建筑缘何都冠以孝德之名?

  月光如水,溪边悠悠转动的水车像个智慧的老人,向游人讲述着大庄村的故事:相传大庄村始祖赵公夫妻俩自景宁方向沿小溪而上,发现大庄这一块小盆地,群山环抱,流水潺潺,水口有一块大石头形似公鸡,嘴朝外,臀向里。赵公认为石公鸡远处觅食,此处施舍,此地一定是个生财聚财之地,就在大庄定居繁衍。后来周氏、叶氏相继迁入,至今近270年历史。小小山村,赵、周、叶、吴、刘、沈、陈七姓同居,能共存无争,和谐发展,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各姓列祖列宗都十分注重“孝、德”两字。他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等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言语,提醒村民时刻牢记行孝积德。

  清朝道光年间,叶氏祖先叶天和考取秀才,天和公在村内极力倡导孝道,尊老敬老,立下一年一顿敬老饭等举措,教导村民“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和为贵”,以孝育人,以德立身,邻里之间你尊我让和睦相处。当时东乡蛟垟开办第一所学堂时,叶天和慷慨解囊,捐资一百大洋,时任龙泉县长王世海赠“志在作人”四个大字予以表彰,后来家人装裱刻匾,至今悬挂于中堂之上。

  上世纪40年代,红军挺进师转战在庆元、景宁、龙南、住龙一带,大庄村妇女张松菊加入红军队伍,后因受伤脱离部队回家,80年代通过景、龙两县民政部门调查核实确认为红军失散人员,享受生活补助待遇至2003年寿终。

  2014年6月23日,村民叶时妹在去接女儿放学回家途中,听到有人落水求救,他迅速跑到小河边,跳入齐肩深的河水中,游到落水女子身边时,发现她还紧紧抱着一个小孩,他把母子俩救上岸,得知母子平安,就直奔学校而去。这一年,一心为大庄谋发展的老书记周春华获得龙泉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奖,叶时妹获得提名奖。

  可见,孝德是大庄人的精神主线,贯穿古今,深入人心,且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从而民风淳朴,宅心仁厚,村风纯正。如今,大庄人在村容村貌进行整改的基础上,已着手村庄美化建设,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门前小溪,鱼翔浅底,屋后缓坡,桃树万株。倘若阳春三月,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9-02 陈华(龙泉)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21745.html 1 3 崇尚孝德的大庄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