愰惚间,人至中年了。三十岁生日后那年的深冬,我租住在浙南一座山城的城郊一间民房里,写了一篇《话说三十而立》的随笔在《农村青年》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当时许多农村青年的共鸣,我收到了近300多封信。弹指一挥间,二十多个年头在四季轮回中过去。当我回望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时,脑海里闪过的是无数个梦想,记忆的是一路曲折坎坷的人生路。很多事只在美好的记忆里,很多事令人反省与深思,唯独亘古不变的是,时间在一日三餐之间,在城市的车流间,在8小时的上下班间,在平白一行行文字间,在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的轮回中流逝。
人到中年,思考的问题、回想的事情会很多。上会想父母,常感到自己没有尽很多的孝;下会想子女,就学、就业、婚姻等等。此外就是工作上的繁琐。自从脱离农事生活,来到城市工作,经历了许多事情,几个单位一路走来,可以说都是亲人朋友同事帮助着我。我心怀感激之情,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因此,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不忘自己曾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在每一个岗位都尽心地想做好工作。无论任务有多艰巨,我总是默默地在做。
有时候,我会站在城市的人行道上发呆,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匆忙的人们,赶路的人们,他们有心事吗?不得而知。人总是看着别人是幸福的,而总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酒绿灯红的城市生活,本来就充满着矛盾,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人至中年,变得异常恐惧,不是因为生命的中年,而是对许多事情觉得不知所措。对于父母,在事业、金钱不充裕的条件下,不能尽更多的孝道,总觉得深深的内疚。对于子女,总认为自己是靠艰苦奋斗过来的,子女也理应学习和传承自己这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可是子女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日子,很难理解父辈的苦难和很多传统。记得,二姐病重躺在病榻上时,最后家人把她的病情告知了她,她没有哭泣,淡淡地对我说:“人真得了病,世上无真药,要善待自己,不要与身体过不去。”只读过小学的二姐,与姐夫辛苦地带大了三个孩子,但没有一个孩子的人生道路如姐姐所愿。
很多事情,很多历史已经远去,一去不复返,惟有乡村依在,城市依在,国家仍在前进,民族正在强大。回过头来想,走过去是美好的明天。不忘初心,不忘本,热爱自己的家庭、村落、家乡、祖国,什么都好,万物生灵,总有更迭,轮回运转,各有千秋。
人过了五十岁,俗称“知命之年”。按照国际惯例,现代人在四十五岁仍属青年,过了四十五岁,便逐步进入中年,到了五十岁,那是真正的中年人。一个中年人,凡事已经成熟,包括事业、学识等。而中年人的生活、工作压力,且是无以诉说的。这是必然的过程。人至中年,在茫茫众生中,熟悉的不熟悉,亲人或同学、战友,认识和不认识的,偶已有人离开了人世,所以见到了生与死的场面多了,渐渐地也就会理性地看待人生。对于人世间的尘物自然也就有了许多的淡念,会刻意去追求自然的和谐,会轻描淡写地淡出名利场。
人至中年,万物已成秋。成熟了的世界,彰显一份生命的怡静,看着秋的世界,到处果实丰硕,一阵秋风潇潇,不热不冷,人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