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重点

  □ 记者 刘烨恒

  白天,白海龙是一名吊车司机,常年奔波于市区的各个建筑工地;晚上,白海龙是市图书馆的一名忠实的读者,三坊口的旧馆以及开发路的新馆,都留下了他专心阅读的身影,至今他在市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数量已经有数百本;有些日子里,白海龙还是丽水朗读团的朗读者,无论多忙,他都会尽量抽时间去参加活动。

  吊车司机、读者、朗读者三种身份,在白海龙身上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可以仅仅只满足于维持生活,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是多多益善的。”白海龙说。

  初入阅读,他在吊车驾驶室里放了不少书

  “我出生于1988年,算起来今年已经32岁,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活在28岁的年龄。”在来自江西宜春的白海龙看来,自己有两个年龄,“一个人心态老了,就算再年轻也老了;心态年轻,不管多大,你始终是年轻人。”

  上述场景,发生在市区银泰城建筑工地内的一辆吊车旁,说话的人,则是这辆重型机械的司机白海龙。

  初次接触阅读,源于白海龙对自己表达能力的不满。“那时候二十出头,说话很冲,经常和别人发生争执。”几次冲突过后,白海龙开始反思,究竟是哪一句话激怒了对方,“我的想法很简单,买几本帮助提高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书籍,看了之后应该对自己有帮助。”

  接连看了好几本关于沟通的书籍后,白海龙渐渐懂得如何与同事、朋友更好地交流,一同提高的,还有他对各种各样书籍的渴求。

  白海龙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购买的“杂书”,是在一家小书店里挑选的《孙子兵法》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头一回看《孙子兵法》真是闹了笑话,看了不到10分钟,我睡着了。”白海龙说,他足足用了一个月,才艰难地读完了《孙子兵法》。

  可能是因为上手就挑战了高难度,随后的日子里,白海龙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曾经有半年时间,他在网购书籍上就花了两千多元。

  由于工作忙,白海龙只能把网购书籍放在快递代收点,等下班后一起去取。看到这位年轻人几乎天天都夹着书来吃饭,他常去的一家饭店老板建议白海龙去市图书馆看看。

  “感觉像是生活为我开了另外一扇门,原来我这样在工地打工的社会人员,也可以去图书馆借书、看书。”欣喜若狂的白海龙,提前准备了一张书单,只可惜由于三坊口的市图书馆老馆书籍数量较少,让他的书单大半落了空。

  “书单上的书没有,没关系!每次去图书馆,我看哪本书有眼缘,就会借出来看。”就像一条回到大海的鱼,随后几年,白海龙在市图书馆里“肆意遨游”,“几乎每一次去图书馆,我都要借满能借的书籍数量。”

  白海龙的驾驶室里放着十几本各种各样的书籍。“工作中碎片时间很多,每天中午还能午休两小时,如果有时间,我都会在车里看书。”白海龙说。

  参加朗读团,让他的阅读量愈发惊人

  “我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白海龙说。

  初中毕业的学历,并不影响白海龙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无论是什么工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都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丽水各个工地上的工友们几乎都知道,“小白”操作起吊车来,又稳又好。

  开始阅读以后,白海龙收获的不仅仅是沟通能力变好了,阅读更是教会了他坚持,坚持跑步、骑车、爬山,让体重从刚到丽水时的190斤减到160斤。

  阅读也让白海龙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工地上不乏偷懒磨时间的工友,有的人劝他,不用这么拼命工作,做多做少拿的还是同样的工资。“既然与老板有了约定,我肯定要全力以赴去做好这份工作。”白海龙负责任的态度,也让他一直有着不错的工作机会。

  2017年10月,丽水朗读团招募朗读者,得知消息的白海龙犹豫了许久,还是递交了申请。在申请书上,白海龙没有隐瞒,真实地写上了自己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他进入了朗读团。

  “我是一个一年看一百本书的人。”2018年3月,白海龙首次参加朗读团活动自我介绍时夸下海口。

  “很多朗读者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让我的压力很大。”白海龙暗暗下了决心,学历不如人,阅读量不能不如人。

  首次活动后,白海龙便开始统计阅读的书籍数量。“我一直以为完不成一年一百本的目标,没想到从3月到年底就完成了目标。”从那以后,白海龙每年都要给自己订下一个阅读数量的“小目标”。2019年120本,白海龙轻松达成;2020年150本,不到9月份,白海龙就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

  丽水是让他感觉最好的城市

  “他的工作很忙也很辛苦,还能挤出时间来阅读,很不容易。”热爱阅读的白海龙,让丽水朗读团的组织者之一,市图书馆副馆长叶慧玲由衷地钦佩。

  记者了解到,朗读团的许多活动都在白天,白海龙几乎每次都来参加,这对于他来说,意味着要放弃一天的收入。“非常佩服白海龙,他是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阅读也让他更加自信了。”朗读团导师之一的曾彤说。

  如今,阅读在白海龙的生活中仍旧占了很大的比例。下班后,他会抓紧时间吃了晚饭去市图书馆借书。如果还有空闲,他总会在图书馆里待到闭馆前的那一刻,“每天我几乎都掐着点走。”

  离开家工作了十几年,足迹遍布安徽、湖南、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白海龙走过了中国大半个东部地区。白海龙说,除了家乡外,丽水是让他感觉最好的城市。

  “丽水虽然地方不大,生活起来特别方便,骑个自行车哪都能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不连飞机都要有了。”夸起丽水来,白海龙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市区里绿化特别好,公园也很多,走几步我就能找到地方跑跑步、爬爬山;丽水人也很友善;对了,市图书馆新馆条件真的太棒了,每次去看书,我都舍不得走。”白海龙说,“我想通过阅读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8-25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1991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