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吕恺
暑假已过半,马上迎来开学季,对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充满着期待。如何正确打开小学生涯,相信这个暑假不少家长已行动起来了,但哪些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呢?日前,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刘雪忠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希望他们给出的建议,能让你家孩子的小学生活更美好些。
幼小衔接,从家长角色定位说起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浙江省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丽水市德育名师刘雪忠认为家长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在幼小衔接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劳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让儿童感知时间概念,动静结合做家务,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其次,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家长如何做才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呢?刘老师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口述式解答、实践式探索来引导。
第三,家长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领入者。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与孩子多玩记忆游戏,在亲子互动下共同完成,不但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加深亲子感情。
此外,家长是孩子心灵倾诉的聆听者。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培养倾听能力。当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灵,给出一些步骤化、操作化的指导建议,也可以用拥抱、牵手等肢体语言给予按抚。
巧妙衔接,可从孩子读绘本开始
如何让孩子平稳过渡幼小?丽水市德育带头人富黄艳老师表示:“绘本故事可以成为家长的助手之一,因为绘本故事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从故事入手,带领孩子了解学校,了解校园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各种日常规则,这样能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富老师介绍,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共读关于入学的绘本,例如《小阿力的大学校》《妈妈树,妈妈心》《一口袋的吻》《大卫上学去》等绘本,用故事代替道理,给孩子安慰、支持和鼓励。
当然,进入小学,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需要孩子能够有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培养。富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共读规则类绘本,如《和甘伯伯去游河》《迟到的理由》等习惯规则类绘本。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周围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交往方式也会发生转变,如何更好地与同学老师沟通,想必是不少家长关心的。对此,富老师同样给家长推荐了交往类的绘本,如《小黑鱼》《三个和尚》《对不起》等。
如何让孩子做到自我保护也是家长容易忽视的,富老师希望家长借助绘本故事渗透安全教育,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到生活中的各种危险,学习正确的方法,真正保护自己。
适时的亲子游戏,能提升孩子的关键能力
在幼小衔接这个转折期,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表达力、社交力等关键能力。如何培养这些关键能力呢?丽水市优秀德育导师吴奇燕认为,家长可以运用视听、画画、阅读、情景模拟等亲子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中提升关键能力,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吴奇燕表示加强孩子专注力的训练,家长可以通过感官游戏,让其获得直接的感知,从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例如通过“找不同”游戏,培养视觉注意力;“打电话”游戏,培养听觉注意力;“转手指”游戏,培养触觉注意力。
想象力对于幼小衔接的孩子非常重要,吴老师表示通过画画游戏让孩子突破定势思维,进行发散思维,拥有丰富的想象,并提高创新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具体的画画游戏包括画图联想、添笔成画、想象插画等。
而表达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游戏,让孩子将各种文字、图片资料在脑海中转化为画面,并与别人分享交流从而培养表达力,例如配音小游戏、手影讲故事、看图猜故事等。
到了小学,孩子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社交,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会容易融入集体。为此,吴老师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猜猜游戏、情景对话、闯关游戏等亲子游戏让孩子认知情绪,建立自信,学会应对,学会独立。
做好心理和行为准备,让孩子顺利起航
在幼小衔接的这一阶段该如何做好相关准备呢?丽水市德育带头人陈火娟老师认为,首先是心理准备。首先家长要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可以带着孩子到校园熟悉熟悉环境。
其次是行为准备。家长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文明行为,还有正确的站、坐、行姿势,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阶段,若不注意,脊柱容易变形。从一年级学生入校第一天起,不仅老师要常抓不懈,家长也要不断监督。
陈火娟老师说,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要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购置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也可以给孩子订购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这些必备品的准备,也能让孩子的学习更加愉悦。
不适应的对策有哪些?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丽水市德育带头人兰春红老师总结了在幼小衔接中,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各位家长们不妨来看一看如何应对。
问题一:不适应新校园
对策:了解新校园,父母做好支持
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校园,孩子们要熟悉、接纳、喜欢上它,需要一些时间,也需要家长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是帮助了解学校情况,提早带孩子参观校园,引导说说校园趣事,帮助孩子更快喜欢上新校园。
问题二:不适应新同学
对策:指导孩子交往方法
许多家长都以为孩子之间只要一起玩就能成为朋友,其实不然,在人际交往方面,家长要给予孩子具体可行的指导。例如在学校里帮助孩子找寻有关系的哥哥姐姐,也可以寻找幼儿园同学。此外可以创设充分交往机会,例如周末的亲子活动等。
问题三:不适应学习生活
对策:提早了解,家长支持
对于差异较大的学习生活,若没有准备好,许多孩子都会出现不适现象。对此,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提早向身边的小学生了解每天的作息、课程安排、上课要求、学校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