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比法
把性质相反的两件事或情况不同的两种情景,写在一首诗中,进行对比,这就是“对比法”。常有悲喜对比、贫富对比、盛衰对比、贵贱对比、劳逸对比、远近对比、古今对比等。对比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说明力和表现力。
如李清照的《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1句2句说十五年前的事,3句4句说如今的怎样,过去怎样现在怎样?一对比,使人感觉伤心。起到效果。
王播的《题惠照寺》: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1句2句说三十年前的事,3句4句说如今的怎样?使人伤感。用三十年前的实景和现在的实景对比,没有结论,但结论却深入人心。这就是对比法。往往第一句用忆昔、去岁、别时、旧,第三句用今日、如今、只今、而今等词语。
4、先景(事)后议法
绝句中前两句写景或写事,后两句写议论,就是此法。这种布局也比较常见。
拙作《遂昌沐汤园温泉》:
山涌温泉顺岭流,暖烟袅袅水波柔。
客闲若到池中泡,洗尽平生无限愁。
这首诗第1句山涌温泉、第2句烟袅水波柔是写景,而第3句若到池中泡、第4句是写议论。温泉好,可以洗尽人生的愁绪。
再看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第1句、第2句是写景看到的,而第3句、第4句是写议论。结尾很有哲理。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再来看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第1句从出深山、第2句烈火焚烧是写事,而第3句不怕粉骨碎身、第4句要留清白是写议论。句句写石灰,然句句表现人的品质。
5、先议后景(事)法
第1句和第2句先议论景和事,然后写景和事证明其论点。议论和写景、叙事,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拙作《丽水瓯江一吻千年》:
如此情深何处寻,人生难得是知音。
纵然化作山间石,千载相依吻到今。
这首诗就是第1句和第2句议论事,然后写景和写事加以证明。相依吻到今,说明爱情的忠贞,爱到至今。
再看唐代刘禹锡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就是第1句和第2句议论事,然后写景加以证明。
这首诗是作者对秋天的看法,作者的观点与前人不同。虽然作者是革新派受到守旧派严重打击,依然斗志昂扬,见同僚不得志,对前途悲观失望,诗人便有自己的看法。把鹤化身自强不息的志士,把云比喻守旧势力,用晴空一鹤,排云直上,矫健飞翔。这里诗情作志来解,碧霄作一种革新的思想境界来解,有志者,自信事业能成。所以秋天比春日胜过的结论。
6、末句的寓情于景法
寓情是指寄托情志于景中。一首绝句的前两句,写景或叙事,第3句写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或以拟人的方式,第4句以景作结。
拙作《云和石浦船上》:
船戏白云风影清,水烟难掩跃鱼声。
湖光最懂游人意,频送秋波系客情。
这首诗就是第1句和第2句写景,第3句把湖光作拟人的手法写心理活动,第4句情与景融合作结。
再看唐代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就是第1句和第2句写景,第3句写嫦娥心里活动,第4句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
7、倒叙突出重点法
在绝句中如果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在后面,就是为了突出发生的事情而安排的。这种方法叫“倒叙突出重点法”。
倒序的章法我们大家都知道,写文章也有倒序法,把结果先交代了,然后写开始及过程。绝句也是一样,先写结果,然后写过程及开始,这样可以突出重点。
拙作《题荷图》:
自从昨夜人归后,却把相思系野塘。
玉立婷婷居泽国,迷人红影散清香。
这首诗就是第1句和第2句写结果,第3句、第4句写昨天见到情况。原来是荷花系着作者的相思。
再看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就是第1句写月落乌啼和第2句写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后面的事情。而第3句寒山寺,第4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放在最后。本应该到客船是在发生在对愁眠前面的事情。
8、并列对合法
此法是用两组对仗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这种方法工整而优美。
比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就是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的并列法。
这首诗就是第1句写两个黄鹂和第2句写一行白鹭,第3句写千秋雪,第4句万里船。这就是四个事物的并列法。
拙作《南明湖畔》:
少微山下春波绿,大水门前花影红。
燕子穿梭烟柳里,高楼耸立紫云中。
这也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的并列法。第1句写春波绿和第2句写花影红,第3句写燕子,第4句写高楼。把四个事物并列起来,再进行对仗。
以上八法是绝句的主要布局法。但不一定全面,对初学者有一定的用处。中国的诗词是博大精深,布局也是灵活运用的。只有多写、多读、多推敲、多琢磨,对功底深厚的诗人,开合自如,也许会有自成章法。
(虞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