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当前的教育教学也是把阅读当重点来抓,每天要求孩子多读课外书,但目前低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低年级的学生心智相对比较幼稚,也很喜欢动,要想让他们静下心来阅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孩子大多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才去完成的,而一些家长又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缺少陪伴和指导,久而久之阅读也就成了一种形式。
由于很多家长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总觉得学好书本知识就好,于是要求孩子把大把时间用在课本上,阅读就成了应付,阅读时间也很有限。加上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学生得不到专门的阅读指导,常常对阅读提不起兴趣,草草读过就算。
很多孩子其实并不喜欢读课外书,平时读课外书,也多半是因为老师和家长要求才读的。就算拿起书,也只是在走马观花,这种没有灵魂的阅读真的没有效果。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使低段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呢?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摸索,笔者发现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潜心阅读课外书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还能叩开孩子的心灵。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尽自己所能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读中学、读中悟,汲取更多的养分。英国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因此,我在班级后面专门为孩子们设立了一个阅读专区,课间或者平时有空,都可以坐下来挑选自己喜欢的读本静心阅读。孩子们安静地坐那被一个个精彩故事所吸引,我相信他们已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
调动各种感官阅读:
要想使阅读事半功倍,还需做到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成为悦读。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阅读也有三到,谓耳到眼到口到。
●耳倾听,喜阅读
低段孩子识字量不多,没有看书的习惯。这时不妨先让他们从聆听开始。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是喜欢听故事。所以,每周午间的阅读课我就指定为课外阅读。每天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学生边听边想象故事中美好的画面。也正是这样,每个故事情节都深深地烙在孩子们心里,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眼细看,爱阅读
刚步入小学的孩子虽然认字不多,但学好拼音后,学生可以借助拼音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阅读习惯,我们进行21天阅读打卡。一个周期内,我们将对坚持阅读的孩子进行表彰。坚持打卡,对于孩子来说,能养成阅读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口交流,谈阅读
阅读过程中不但要用耳朵听、眼睛看,还需要高声地读出来。听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看了数千本的课外书后,这个时候再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掌握并积累了知识。此外,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勇敢地展示自己,和同学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阅读,家长助力很重要
学生在学校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家庭成为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最佳场地,这就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保证班里学生能够实打实地进行阅读,我们开展“阅读银行”。当一本本“阅读存折”交到我手上时,也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它不仅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还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时,那么播下的这颗阅读的种子就会慢慢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