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王晶 通讯员 宋李英
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程度,往往与当地大型商圈发展水平和数量息息相关。
撤地设市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形象提升,丽水消费市场呈现繁荣兴旺、持续发展态势——
从最初以百货大楼为中心的市区中山街商圈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金汇广场、万地广场和处州府城等商圈百花齐放,丽水消费市场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体验,并为丽水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此外,伴随新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纵深,丽水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招商引资成绩显著,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消费升级映照美好生活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加快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各种商场、连锁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应运而生,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贸流通网络。随着商贸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居民消费活跃,社区商业、乡村商贸共兴,商业综合体等新兴业态与传统消费共振,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稳健向好。
数据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71.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48.1亿元,年均增长13.1%。2019年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0个,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11个,比2000年分别增加32个和6个。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贸的发展,丽水老百姓的消费方式也在以惊人速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卖早餐的摊贩用上扫码支付;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把无人超市带到百姓身边,购物体验再度刷新;智慧物流的不断升级,让网购配送从次日达,到当日达,再到定时达,配送时效持续改善……这些真实发生在丽水消费者身边的场景,无不讲述着丽水消费模式升级、释放新体验的精彩故事。
2019年,我市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是2013年的6.8倍,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3年的12.0%提高到46.0%。
“朋友圈”越扩越大
让外贸发展韧性十足
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2004年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丽水的外贸进入较快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外向性功能不断增强。丽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1.7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2.7亿美元,年均增长18.5%。
近年来,我国传统出口贸易增速下降,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贸易发展迅猛,对拉动整体贸易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跨境电商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作为培育外贸新业态、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我市跨境电商发展迈入“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我市获批新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添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这是今年我市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也是我市外贸和电商行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为我市发展跨境电商带来新的优势。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让我市的贸易“朋友圈”越扩越大。2019年,与丽水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有204个,比2011增加34个。201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额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引进来”也“走出去”
扩大开放脚步不停歇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克服招商引资底子薄、起步晚、区位劣等不利因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实现突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从2000年的351万美元跃升到2019年的1.21亿美元,年均增长20.5%,20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当下,丽水还有大批企业正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活跃在广阔的国际舞台。放眼全球,可以见到越来越多丽水人和丽水企业的身影。
投资、跨国并购、境外上市……丽水“走出去”的形态与渠道也日益丰富。2019年底,丽水实有境外投资企业(机构)58家,分布在美国、中国台湾、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印度尼西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
20年,丽水正青春。如今一个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丽水正向大家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