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叶丽燕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新教材大幅度提高识字量,一年级第一学期要认4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第二学期要认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提高识字的速度和质量是摆在我们广大新教材执教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寻找规律
让孩子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抓住特点,认识生字:如在教学认识同一偏旁的生字时,“早、星、晨、春、阳、晚”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同类别的字。
游戏识字,感受识字乐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如识“影”字,有学生自编顺口溜:“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是不是生动形象呢?
突破课堂,走进生活识字: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母语社会背景,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识字,坚持大语文教育观,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本子自做一个“识字乐园”,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并尽可能地把剪下来的字贴在“识字乐园”上。
趣味评价
提高孩子的识字积极性
这个学期一开始,笔者看到学生很愿意做涂色的小游戏,于是,我将所有单元的课文题目隐藏在一张识字寻宝图中,按照书上课文的顺序设计寻宝。寻宝规则是这样的:每当学生掌握了一课的生字,便可以将课题涂色。生字学完后当天就通过的涂红色,第二天过关的涂黄色,以后通过的涂绿色。这样学生们的识字积极性很高,前两单元生字似乎没费什么劲全班都涂上了红色。
就连识字困难的学生,常常放弃中午时间来过关。之后,我在识字寻宝的规则中多了一条这样条目:如果没有学习生字前将课文中的生字认识了,可以在涂红色的基础上描一条金边。我发现小金边不仅带动了识字量大的孩子,哪怕有识字困难的孩子也为了小金边在课外自学生字。到开学第四周,全班37名学生,有20名学生已认识了20课的生字。
创设平台
提前阅读,以阅读促识字
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想让孩子喜欢阅读,教师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氛围。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率先垂范,自己爱读书,并让孩子知道你学识渊博,是因为你爱读书。所以笔者经常在课外与孩子们一起读故事书,还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由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讲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最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我每周拿出一两节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作业量加以控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如果学生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哪怕每天只读书15分钟,两年下来就会远远超过课标第一学段5万字的阅读量。这样不但增加了识字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舞台:为了使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舞台。如开展讲故事、课外朗读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也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更好的课外阅读。
说写结合
帮助孩子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在班级开展“我来说”“我来写”的活动,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勤说勤写。
总之,识字和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把握住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