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杂谈

品味“年”的意蕴

  □ 市直 一言

  年的脚步,悄然而至;年的味道,日渐浓烈。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货,热气腾腾、红红火火。

  对中国人来说,备年货可以说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传统项目。过去,年画、糖果与新衣,置办各种过年之物,谓之忙年。有位朋友曾回忆自己多年前办年货的难忘经历:一年春节前夕,他为了买到猪头肉,半夜去排队,没穿棉鞋的双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好不容易轮到了自己,却被告知已经卖完,整个人“心情低落到极点”。如今,年货消费已不再是模仿式、排浪式的消费,买年货也早已从凭票排队变成一键下单、送货到家。年货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不变的是,年货仍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时光流转中,年货标注着社会的变迁,刻印着时代的轨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各方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举世瞩目。老百姓实现了从“食不果腹”到“食不厌精”的大跨越:餐桌上,鸡鸭鱼肉家常菜,吃香喝辣寻常事。“如今天天像过年”,这句出自老百姓的朴素话语,是对眼下他们生活现状最真实的描述。

  过年最深情的呼唤是团圆,最浓郁的年味也是团圆。有年,就有中国人的团圆,就有中国人的快乐。这是对“有家,才有节”最好的阐释,是对互相体贴、互相照应暖流最好的传递,是对中华民族独特“个性”最好的认知。不管是天南还是地北,那倒挂的“福”字,那红红的灯笼,那一声声“新年好”,总是会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激起一片涟漪。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有学者说:“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民族既是一个血脉共同体,也是一个记忆的共同体。包括注重亲情在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中国所以为中国、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独特标识。而亲情的陪伴与坚守,就是战胜困难、拥抱未来最大的能量;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就是尽职尽责、不断前行的最大动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打开心灵,体悟“年”的文化、品味“年”的意蕴、珍视团圆的价值,用心用情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我们的年俗便会一直赓续传承下去,我们的年味也将与时偕行、历久弥新。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1-22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76754.html 1 3 品味“年”的意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