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伯克曾说:“任何黑暗要比光明更容易让人产生崇高的理想。”千载华夏,又有多少人在黑暗中高擎理想,咀嚼苦难,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将倾呢?苦难是崇高的熔炉,或欲火重生,得到灵魂拔擢的永恒,或败不旋踵,淹没于苦难的火舌。崇高的理想诞生于黑暗中,唯有心怀理想,咀嚼苦难的人,才能将黑暗照亮。
且看古人,咀嚼苦难,不负理想,让崇高照亮黑暗。在山河破碎的年代,文天祥不负理想,忧国忧民,元兵将领又如何理解那个眺望远方河山的沉重背影?文天祥救国的理想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黑暗当中,他一生不负理想,为坚守气节而死,也让崇高将黑暗照亮。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麻木灵魂的理想,诞生于布满黑暗的旧社会。他咀嚼苦难,为了饱经沧桑的祖国,将炙热的目光投向人民,上下求索,九死不悔。鲁迅这份咀嚼苦难,坚守理想的崇高,如闪电般的匕首刺破黑暗的幕布。黑暗中诞生的理想是有力量的,这份理想让崇高衬托出人性的光辉,更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再看今人,咀嚼苦难,坚守理想,让崇高托起光明的梦。可曾记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社会动荡,国家危亡的年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依然坚守理想,担当重任,树立起中国外交史上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丰碑。周总理的坚守让他显得崇高,是他的咀嚼苦难,不负初心,让崇高的理想托起一个民族的梦!可曾记得活跃于我们视线中的平民英雄?可曾记得投身西部的支教大军,他们献身祖国,奋力追逐,又何尝不是从实践中照亮理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何来崇高?透过个人价值,纵观历史变迁,才惊觉这八个字蕴含灵魂最坚毅的品质。
“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在国土沦陷之际,一介书生用本该挥毫泼墨的双手刻下的铮铮誓言。血泪风霜谋生路,那是余秋雨笔下的年轻信客用肩膀挑起的生死重担。心存崇高,拥抱苦难,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坚定意志,铲除荆棘的羁绊,咀嚼苦难,迎来心灵的芬芳!苦难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纵然道路崎岖,却永远指引我们向前,去触摸崇高的光芒。咀嚼苦难,不负理想,奉献自己的那份光和热,让崇高充盈心间,也让这份执着与热血拨开前路的迷雾!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咀嚼苦难,不负理想,但愿更多的人能品出其中滋味,能让前路走得更坦然!
景宁中学高三(4)班 徐紫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