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启珍
本报讯 12月19日下午,处州晚报老年工作室公益课堂走进景宁福利中心,工作室主任吴雪梅与40多名老年朋友分享了快乐的生活方式。
此前,公益课堂已经走过全市的7个县(市、区),为数百名老年朋友奉上了生动的“文化养生”课。但本场活动有点特殊,因为听众大部分都是五保户,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活动之前,吴雪梅特意为他们调整了讲座内容,让讲座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吴雪梅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和身边的一些快乐老年人的例子,讲述如何才能做一名快乐的老年人。当她讲到老年人要更加重视自我,珍惜自我的价值时,台下的王树兄表示非常赞同。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一生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今年70岁的王树兄,是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粗隆村人。在他4岁的时候,由于不慎摔倒,腰部受了重伤,导致他腰部不能承受重力,成年之后也干不了重活。这对一个庄稼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在他24岁那年,双亲都去世了,他的几个兄长都有他们自己的家庭,不能时时照顾他。他必须养活自己,独立生活。“用我们村里的话说,粮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为了生存下去,王树兄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比如挑肥料,别人只要挑一次就够了。而他,由于挑不了重担,只能多跑几趟。
虽然很艰难,但是王树兄靠着勤劳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由于身体残疾,他娶不上媳妇,当了一辈子光棍。在年轻的时候,村里人总是在他背后指指点点。“但是,我没有因此沮丧,而是更加努力地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我不能让别人说我是个没用的人。”凭着一股子韧劲,王树兄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现在,王树兄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住到了福利中心,晚年生活有了着落。福利中心并不向他收费,但王树兄总是觉得自己要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比如打扫卫生。不久之前,他看到院子里的草长得很高了也没人处理,就每天饭后去拔草。“人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人有价值,才能感到快乐。”王树兄说。
活动中,处州晚报资深编辑刘英龄为老年朋友们介绍了“桑榆情”版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栏目设置和投稿方式等,并鼓励老年朋友们积极投稿。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得意之作,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绘画、书法、摄影等题材的作品,也欢迎您向晚报投稿。投稿邮箱:C2151666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