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春 通讯员 郑雨薇
本报讯 临近年关,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一家制作番薯干的专业合作社里,几十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加班加点忙碌,每天加工约8000斤番薯干。合作社负责人名叫王周敏,是个年轻的90后,2016年回乡创业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将家庭小作坊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加工厂,小小的番薯干,如今已成为远销全国各地的“抢手货”。
90后小伙网上销售番薯干
三年间将手工作坊发展为加工厂
大学毕业后的王周敏,曾在杭州一家公司当采购经理,亲身感受到线上销售的“钱景”。“我们遂昌的农特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关键是要打开销路。”渐渐地,王周敏的心里有了将家乡农特产品放到网上销售的想法。
2016年,王周敏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开起了淘宝店,专卖自家手工作坊加工制作的番薯干。“对从小吃番薯干的遂昌人来说,这是一份有着家乡味道的冬日小吃。当初选择这个特产,就是想把这份家乡味道分享给更多的人。”王周敏告诉记者,创业初期,他的番薯干加工坊就设在自己家里,只有一台烘干机,他负责加工,爸妈帮忙打包。
乘着电子商务的“快车”,王周敏的家庭小作坊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天能卖出一百多斤番薯干。为了吸引更多“回头客”,王周敏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精选“浙薯13号”作为货源。“由农科院提供的这款番薯品种含糖量高,加工出的番薯干口感香甜又有嚼劲。加上病虫害少,番薯表皮更光滑,制作加工的成品率更高。”王周敏说,“浙薯13号”让他的网店赢得了不少声誉。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周敏成立了觅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于2019年注册“柘里薯香”商标。经过几年的发展,28岁的王周敏将家庭作坊“升级”为800平方米的厂房,建起3处大型烘房和标准化生产线。
他见过许多城市凌晨4点的批发市场
如今将家乡小吃卖到了全国各地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王周敏不再满足于开办网店,而是开始不断往返于附近各县(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向水果批发商自荐产品,或对老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当地顾客偏爱的番薯干口感。
“两广地区的客人喜欢更有嚼劲的番薯干,江浙沪地区的客人则普遍喜欢软糯口感。”两年多来,浙江省内每一个市的水果批发市场,都留下了王周敏的足迹,他准确掌握了顾客喜好和市场行情。说起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见过许多城市凌晨4点的水果批发市场。也许这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如今,王周敏的加工厂订单越来越多,番薯干的日产量达8000斤,单日最高销售额5万元。今年9月,他与鲜丰水果旗下品牌“杨果铺”签订了300万元的年销售合同。目前,王周敏的工厂每年收购新鲜番薯约300万斤,可加工番薯干60万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超过500万元。
“早年我们不敢种太多番薯,怕卖不出去,如今不再为销路发愁,种植规模也扩大了。”大田村民雷素媛告诉晚报记者,在王周敏的带动下,村民还多了一份收入,“冬天农闲时,我们就到周敏的厂里帮忙,每天能挣100多元。”
“好山好水种出好番薯,我们要好好开发利用,让它真正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好产品。”对于未来,王周敏信心满满,“我计划在明年把‘柘里薯香’品牌入驻天猫,届时将加大生产投入,力争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