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摄影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我们丽水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潘世国是丽水摄影节的常客了,从2011年开始他就参展丽水摄影节,一届也没缺席。今年的丽水摄影节,他有3组作品参展,其中组照《山水》入选“万象”丽水摄影家群体展。
“这组照片的风格与以往的有所不同,作品融入了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潘世国说,还有5年他就要退休了,但他对摄影的热爱一直“高烧不退”,而且不断地在艺术上寻求突破。
早年的潘世国,靠着唯美的摄影作品,参加各种比赛和展览活动,拿了各种大奖。2009年,他却非常迷茫,不知前路该走向何处。2010年,他入读丽水摄影研修班。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每个周末他都坚持去听课,把当时很多知名摄影理论家的课都“一网打尽”,极大地开阔了视野,颠覆了对摄影的看法,认识到了摄影的多元性和无限可能性。
“当我远离了唯美摄影之后,我对照片背后的意义感兴趣。”潘世国说。从那以后,他走上了专题摄影道路,至今依旧乐此不疲。不到10年间,他拍摄了近20个专题,出版了3本专著,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取材于家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缙云壶镇有一个沸石矿山因为环保问题被勒令关停,须进行大力整治。“废弃的矿山是一个难得的标本,可以映照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去年春天,潘世国听说这件事后,马上来了灵感,拿起装备赶了过去。
经人工开掘采挖的矿山,伤痕累累,刀砍斧削后的岩石耸立,露出多样的纹路,让人深深地为人对自然的破坏而遗憾。“当下的山水已是面目全非,历史的推演或文明的进步,是否使山水必走此一程,是否还有别的途径?”这是一直以来潘世国所思考的,他用镜头直面自然的“伤口”,这组山水,犹如一面反思的镜子,摆在我们面前。
“岩体上的条纹是机械开采留下的痕迹,岩体下的积水是当地村民贮存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这是人类破坏自然的典型风景,也是当下山水的真实遭遇。”潘世国说,中国传统的“山水”,是自然的初始状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意描绘,是文人雅士构筑的精神家园,是另立于现实的世外桃源。而今,很多都变了。
“这组照片全部采用竖向构图,营造淡雅的山水画的效果。工业和山水在此碰撞,产生艺术的张力,让我们去反思。面对山水,我们是作者,每天都在创作,并不断推出新作。”潘世国说,摄影是一种发现,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当下现实相呼应,能揭示问题与矛盾,能引发人们思考,让摄影真正成为有力量的艺术。
记者 黄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