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阅读

  戏台演尽人间百态,《主角》叙尽当代秦腔。这部长篇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日前,陈彦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位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从陕西商洛的镇安县城走来。18岁时,陈彦就写出了第一个话剧剧本并斩获省级二等奖。才华初绽的他被“挖”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开始了从编剧到团长、副院长、院长的28年职业生涯。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对秦腔的专业积累,相继创作出“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2015年,他的长篇小说《装台》出版,这部讲述舞台主角以外角色的作品备受好评,很多评论家建议他应该着重写个“角”。他开始认真思考这一题材,并最终写出了《主角》。

  80万字的《主角》中,有数百个人物,时间跨度40年。陈彦将秦腔名伶忆秦娥的人生沉浮以及秦腔艺术的兴衰起落娓娓道来,让读者沉浸其中。

  陈彦说,创作《主角》时状态是轻松自如的,因为他对这种生活、对这些人物太熟悉了。“我只是写了自己浸泡过几十年的生活,那个‘浸泡池’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我始终都在与各种角儿打交道,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起伏,搅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讲述的欲望。”

  写作《主角》时,他笔下的文字常常一泻千里般涌出。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耳濡目染、烟熏火燎,让他的心里充盈着动人故事。“我觉得他们的故事,是一定能打动人的。”

  不出所料,2018年初,《主角》一经出版即好评如潮,被评论界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是以中国古典审美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秦声秦韵。

  在陈彦看来,一部秦腔史,里面有许多值得发掘的东西,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特别意义。“这些东西能说清楚文化的根性,他们直接从民间生长出来,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裹挟,已经丰沛得满树繁花了,我不过是把这些花朵采摘下来。”

  小说中也渗透着他的反思: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戏曲经历短暂辉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成了博物馆里的老古董,从业者纷纷改行下海,直到当下民族文化又被重视并得到提升。陈彦认为,创作就是要坚守民族文化,才能走向世界。

  陈彦说,他亲历了改革开放,想通过这部小说,通过秦腔这一载体,把40年所经历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囊括进来,描绘时代面貌,反映时代精神,揭示社会转型变革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在写作《主角》时,陈彦承继了三个传统,一是现实主义传统,二是中国小说的传统,三是中国戏曲的传统。以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起伏为叙事线索,叙述几代秦腔人的命运沉浮,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境遇,展示中华民族艰难而曲折的奋斗历程。也正因如此,书中虽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却升腾出希望和奋进的力量。史竞男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10-22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4987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