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理“醉驾”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在国庆长假后发布,其中关于醉驾的认定和刑事政策出现了一些改动:如现场查获呼气超过80mg/100ml一律刑事立案;酒后在停车场挪动车位、将车开出停车场交由代驾的不算醉驾。(据本报10月9日15版)
那些轰动一时的酒架案件,曾令许多人闻之色变。在酒驾入刑前,酒驾行为主要靠行政管理手段或民事手段调整约束,且若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往往难以入罪,这就让人容易抱有侥幸心理。酒驾入刑后,这一状况的确得到明显改善,也让厌酒之人在应酬上有了挡酒的理由,可谓是造福百姓,善莫大焉。当然了,处罚并非法律的目的,让文明出行、安全驾驶的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才是酒驾入刑的意义所在。正如现在对醉驾之查处和定罪的调整,它并不是“变严”或“变松”了,而是变得更合理了,这样的合理性并不影响它对每个人起到的警示意义。法律只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约束,而拥有良好的守法意识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自身安全。毕竟,再名贵的葡萄酒也有它的价格,但生命却是无价的。
家长发现孩子书包太重,专家建议替娃背一下
减少书本数量才是正道
一位小学生家长发现娃的书包重达10斤,而孩子体重是50斤。记者调查发现,孩子的书包普遍沉重。专家表示,书包重量最好控制在学生体重的10-15%内,家长应该尽量给娃选购合适的书包,必要时替孩子背一下。(据本报10月11日14版)
都知道重物会影响孩子的体态和发育,甚至会导致孩子早早出现腰椎问题,但无论是设计出符合人体工学、适合生长发育阶段青少年使用的书包,还是让家长替孩子背书包,都不是合逻辑的思考方式啊——书包减负,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书本数量嘛!既然现阶段无法有效解决“减负”和“升学”的矛盾,那么给书包减重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每日携带的书本数量。我很费解,使用频次低的书为什么不直接放在教室课桌里呢?为什么所有的教材都要每天携带?让孩子只带当天使用的书本不就行了么?是现在基础教育不再固定班级教室而是改为走班制了吗?还是说每天都要把必修选修课全上一遍?记得我读小学那会儿,每天包里的书不会超过3本,作业从不带回家完成。就这样,我现在也不过一米七五——那些背着全科课本的孩子,还想不想将来有一双大长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