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水南小学 樊丽恋 陈嘉璐
动态作文是指一个中心辐射出多个写点,一件事有连续几个片段。动态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活动过程具有生成性,又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操作,下面笔者以《走进仙都》为例谈谈动态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以问题为桥梁,培养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
《走进仙都》系列活动,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习作教学,老师可以请学生搜集素材写一篇习作。这样做,活动过程是独立的片断,不是动态发展的,习作指导没有延续性,一堂作文课上完就结束了,学生印象不深刻。如何利用身边的一件事情,进行动态观察,展开系列化习作指导呢?笔者认为,抛出问题作桥梁,能培养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
1.关于仙都,你了解到什么?最想看什么?怎样介绍仙都的网页,你又看了些什么?想到什么?觉得哪些东西写得好?哪些东西值得完善?如果让你去做导游,你会怎么去引导?
一连串问题的抛出,就能在观察中给学生带去不少引导。这种引导分多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从视觉角度直接观察,第二层面是从心理活动角度去观察,第三层面是从创新思维角度去观察。
首先让学生上网查找仙都的相关信息,学生观察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对仙都的印象是粗浅的,这时如果让他们写作文,是有难度的,老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展开想象。学生查找信息,有了体验;根据信息进行想象,才能作进一步补充;这时在选择写作的角度时,也就容易了很多。
2.告诉学生要去游仙都,但不告诉具体的时间。这时学生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同学之间互相会进行怎样的讨论呢?内心又会形成什么样的波澜?这一切都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很多信息。
3.一周后告诉大家去游仙都的具体时间,这时学生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有期待吗?有准备吗?
面对问题,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仅丰富了见闻,也积累了习作素材。
适时诱导,让学生进行同材写作
在考察前奏阶段,开展的活动不多,但是时间比较长,可以进行同题材写作的练习。在介绍仙都时,学生写了《我来推荐仙都》《认识新朋友》《爸爸妈妈,请带我去游仙都》等习作;在上网搜集资料,介绍仙都时,学生写了《品仙都》《我是小导游》等习作;在聊聊仙都时,学生写了《给家长的一封信》《我想象中的仙都》《期盼》等习作。
学生自拟题目,让创新思维遍地开花
考察仙都内容丰富,学生能够写出很多篇不同的作文。围绕考察仙都环节,学生可写的习作不少,如《看鼎湖峰》《我夸鼎湖峰》《考察仙都》,写这些习作,注意不同题目各有侧重点。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的经历,不会找不到写作素材,如《制作电子报》《天花板静静看》《空气不传递声音》等等。期间,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心情、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度和素材来写。
组织校级展示,让回味更欢乐
当一个活动主题结束后,组织一次校级展示,让每个班级把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展示在展板或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家长共同评议。
我觉得观察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素材,而且可以丰富素材。如上述,游仙都表面上活动结束,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结束,标志着观察也没有结束。
看到《游览仙都》的展板时,立马唤醒了学生大脑储存的记忆。学生边看边做出不同的反应,注意同学的不同表现,又可以收集写作素材。因为事情不断发展,写作自然可以继续进行。
当看到一些同学出色的电子报,不仅老师很欣尉,学生们也意犹未尽。家长们看了,更是为学生们的出色表现而高兴。快乐传递的范围就扩大了,学生观察到的素材更加多了。于是,《看我们的展板》《看我们的QQ空间》等一些习作也就相应诞生了。
畅谈未来和理想,展示结束也能后继有文
游览仙都,当学生们说出各自的美好希望后,老师还可以问他们:“再过十五年,再遇见仙都,你会怎样?”他们的话匣子又一次打开。
展示未来,畅谈理想,学生可以写的习作有《我们的希望》《再过十五年》等等……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动态观察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习作的素材;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写作方法,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