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桑榆情学堂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新译:

  孔老师说:“直视一个人如何做事,反观他这样做的原因,深察他这样做是否出于自己真实的内心,一个人如何能够藏匿?一个人又如何藏匿得了啊!”

  解读:

  这一章孔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识人。我们通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或者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都说明要看清一个人不容易。孔老师自己也曾说过,“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后来,孔老师经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这么一套识人术,怎么“观察”一个人。

  这里用了三个表示“看”的动词:“视”“观”“察”,用意颇深,义近而意不同。“视”一般是目视,直接用眼睛能够看到的现象,如直视、近视、视力;“观”一般从较大的范畴来看,就有观察分析的成分,如宏观、综观、观点,比“视”进一个层次;“察”则是从细微处进行察看,有考察、深究的意思,如明察、深察,比“观”又深一个层次。皇侃注疏说:“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心忖度之也。”

  先说怎么看,然后是看什么。朱熹《四书集注》:“以,为也。”“由,从也。”“安,所乐也。”我以为,朱子解释是有理的。“视其所以”,就是看他怎么做事;“观其所由”,就是观看他为什么这样做;“察其所安”,就是察看他这么做是不是发自内心,是不是心安理得,有没有违背内心,我们经常也会做一些本不愿意的违心之举,这是需要仔细观察分析的。

  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看一个人可以说是能达到十之八九了。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孔老师告诉我们:观察分析一个人,不能仅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表面现象或个别偶然的事件,就匆忙得出结论,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真正识人,才能给人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样看来,只抓住一个人的片言只语就断章取义,凭偶尔发生的一点过失就全盘否定,对一些日常玩笑之言也上纲上线,动辄严厉处理一个人,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卢朝升)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10-1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4738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