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最近,《点滴之间见初心——习近平与一封群众来信的故事》一文在各大媒体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27年前,山西省霍州市郝郁民一行3人赴福州、温州等地学习考察,在购买从福州去温州的车票时,被不法售票点欺诈。于是,他们给素未谋面的福州市委书记写了一封“投诉信”。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十分重视,不但写了回信,而且责令有关部门认真查处。这次终生难忘的经历,让郝郁民等人感到一位党的好干部一以贯之的为民初心——那就是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
群众利益无小事。诸如空气是不是新鲜,饭吃得是不是放心,下岗了怎样再就业,看病是不是方便管用,孩子上学是不是安全……每件琐碎的小事都不小,都切切实实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细胞”健康,大“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瞄准百姓“小需求”,确定工作“小目标”,注重政策“小细节”,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这些“天大的小事”做到位,才能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反过来,倘若对群众利益不关心、不耐烦,对群众诉求的“常规操作”就是“踢皮球”“打太极”;倘若新官不理旧账,该办的事不办,能解决的问题不解决,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倘若瞻前顾后,拈轻怕重,不敢触及矛盾,不愿啃硬骨头,谈何责任担当,如何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
“为官避事平生耻”。广大党员干部应常思岗位之责、常想尽职之策,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当前,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民生领域的种种现实问题,只要能把事关群众利益的各种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做自己的事对待,带着为民深情一件接着一件办,扛起群众期待一年接着一年干,就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于干部自身而言,以“愧民之心”责己虑事,拿出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的干劲和动力,求取“政声人去后”的无愧结果,何尝不是一份“完美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