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并称“人生四大喜事”。
对不少中国家庭来说,眼下正有一喜临门——随着大学、中学纷纷放榜,孩子考上了不错的学校,家长的欣慰、兴奋、得意之情难以言表;诲人不倦的老师们,迎来了桃李芬芳。人逢喜事,独乐不如众乐。师友亲朋围坐一桌、举杯同庆,合乎人之常情,也是赏心乐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问题就出在一些人办宴庆祝的方式出了格、离了谱、过了界,让本该透着喜气的“升学宴”“谢师宴”变了味道、掺了杂音,甚至因为顶风违纪让喜事变成了憾事。
比如,部分“升学宴”“谢师宴”大操大办,不仅超过了该有的限度,而且容易引发攀比之风。还有人以办宴为幌子,打借机敛财的小算盘,搞利益勾兑的潜规则,发请柬漫天撒网,收红包来者不拒,把纪律和规矩抛在脑后。“打肿脸充胖子”也好,“挂羊头卖狗肉”也罢,均助长了奢靡浪费的歪风,催生了各种腐败问题。面对各种“谢师宴”,有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拒不赴宴,怕伤了师生情谊,又恐被说“清高做作”,结果老师疲于应酬,家长浪费金钱,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则可能被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影响,谢师宴成了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苦不堪言的事情。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又是人生的必修课,感恩老师理所应当,但是感恩致谢也不能触碰底线。就拿“谢师宴”来说,不是完全不让摆,而是不让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大操大办。你在家里摆几桌,把孩子的老师请过来,谁会拦着?防的就是有人打着“谢师宴”的幌子,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借机敛财。
事实上,老师们看重的并非价格不菲的“谢师宴”,老师的辛劳更不是一顿奢华的“谢师宴”所能报答的。不忘师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子女们谨遵教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被老师引为“一辈子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