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畅(青田)
友好地问:“我能帮你一下吗?”
很直接的回答:“不用!” “我相信我能做好这些简单的事情!”
甚至,我没有在她的回答里听到 “谢谢” 这个词。
今早在超市,收银台前,排在我前面的两位女顾客的对话,大约都是六十来岁的样子!
说实在的,我喜欢听到她这样的回答!回答的那位女士,就坐在电动轮椅上。一边把电动轮椅上购物篮子里的物品拿到输送带上,一边回答着。她是要想力所能及地活着。显然,这个社会是不需要煽情的社会。她是一个行动上不太方便的人士,只要尽量地生活自理,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了。
但是,那句问话,让我想到一些事情。如果在一个煽情的社会里,会怎样?肯定会有一部分人视而不理,也会有一些人会问:“需要帮忙吗?”
有很大的可能性,那人会回答:“谢谢!”“你真是个大好人!谢谢你!”总之,需要帮忙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拒绝!特别情况下,还会呼求:帮帮忙!
听说,在某个地方,有位善良的大妈,三年如一日地免费送粥!但是,没有人传颂,也没有人和有关部门送赞颂的锦旗。直到有一天,有一位领粥的人,在粥里吃到了沙子,便懊恼地将吃着的米粥泼到了送粥大妈的身上……于是,送粥的事情才叫更多的社会人知晓。 其他的,我不参与评判,也不参与发表。这里,仅仅是凭借记忆重复一下送粥故事而已。
今天,刚刚看到一段煽情的视频:一个多车道的十字路口,人行横道上走着一个行动不方便的身影,快走到一半的路程时,遇到两位骑摩托车的警察,便看到了警察护着那个身影过了马路 ……我想到的是:明知自己的行动不方便,走路一步一拐的,为什么要一个人出门?要过这么长的人行横道?红、绿灯的间隙时间允许吗?每天都能遇到交警的帮忙吗?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或者还有更多的无奈问号。我就是一直以来,面对自己的这些问号时,因为自己的冷静和冷血而惭愧不已。
有时候,我真的很可怜自己,成长在一种煽情的惯性文化里!并且,总是面对许多煽情的视频信息和文字信息。幸好,我终于在自己的具体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苟活的窄小空间。可以不参与煽情,不评判煽情。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当听到不同的声音、或者是指责的声音的时候,是反思,是改进。因此,便得到了人们认可的荣誉,不提倡高尚,但讲究文明和平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