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蓝倞 通讯员 吴剑梅
本报讯 在今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中,松阳“画家村”沿坑岭头村的“网红故事”成为一道论述题。不仅如此,一部展现松阳枫坪乡沿坑岭头村乡村振兴之路的纪录片《画家·村》,也在近日荣获第三届浙江省纪录片“丹桂奖”优秀微纪录片。“一支画笔,改变一座村庄”的励志故事,在这个小山村上演。
画家来到了这个小山村
一步一景四季风光不同
说起这个故事,不得不提到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油画家李跃亮,他曾在沿坑岭头村担任了5年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兼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努力下,曾经萧条的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村”,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画家、高校艺术生和山外游客。
沿坑岭头村,是一个古老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它坐落在700多米的高山之腰,因交通不便,山村发展受限,村民生活窘困。前些年,在下山脱贫搬迁的大浪潮中,这个村曾被列入整村搬迁的计划。“坦率地说,我是希望深入大山,与大自然接触,寻找更多的创作元素和灵感。”李跃亮闲暇之余走村进户寻找可以写生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这里。
在他眼里,沿坑岭头村古朴而静默。村落周围植被繁茂,良田美竹散落其间,传统民居高低错落地成片分布于各个小山坳中,村落房前屋后分布着180多棵当地特有的金枣柿树,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作为土生土长的松阳人,李跃亮自然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特别是当他看到沿坑岭头村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黄泥黑瓦的古朴建筑风貌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偏僻山村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沿坑岭头村一步一景,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别有一番韵味,十分适合写生。”李跃亮说,如果把这里开发成一个“画家村”,一定可以吸引许多学生和画家前来写生创作,这样既可以保留整个村落,也可以帮助村民提高生活水平。
2012年初,李跃亮来到沿坑岭头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村第一书记,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写生创作的地方,如果做成“画家村”,吸引画家和艺术生来写生创作,倒是一条不错的发展路子。
“画家村”红遍全国
人气旺了村民富了
通过半年多时间走村写生、百姓访谈等细致考察后,李跃亮与县、乡领导及村民讨论沟通,商定在沿坑岭头村发展民宿产业,以接待全国艺术院校艺术生、画家、摄影家为主要客源的特色民宿,建设“画家村”。
李跃亮充分发挥指导员、画家的专业优势,创作了一百余幅以沿坑岭头村风土人情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出版油画专集,举办画展,还邀请了中国美院、列宾美术学院、柏林艺术学院教授等国内外知名画家前来写生,组织画家团体写生、采风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互联网画展等多维方式传播,还成立“沿坑岭头画家村合作社”,建起了“乡村美术馆”,打响了沿坑岭头村的名气。
一个本不为人所知并将消失的小村,很快成了“网红村”。一批外出打工的青年看到山村的希望,开始返回家乡经营民宿和休闲旅游业,村里曾经无人问津的“金枣柿”也成了“网红果”,小村庄由此开始走上一条艺术带动休闲产业的复兴之路。如今,村庄每年吸引画家、高校艺术生、游客近3万人次,村民年增收300余万元。
2014年,沿坑岭头“画家村”被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乡村文明建设十个故事”;2015年,沿坑岭头“画家村”民宿“柿子红了”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小而美民宿”,成为浙江省民宿改造样板;2016年,沿坑岭头村被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评为“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优秀教育阵地”……用李跃亮的话说,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希望沿坑岭头村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越来越红火,他将继续关注更多像沿坑岭头这样的村庄,用画笔描绘乡村蓝图,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