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市区)
腌肉、酱鸭、香肠,各种腌制酱卤,挂满了家家户户的阳台窗门,洗刷刷洗刷刷,大扫除进行着,红红的春联写起来了,新衣服搭配好了!进入农历腊月,年味就已经在大街小巷弥漫开了!
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吃好的,穿新的,平时就司空见惯,丰富的物品,随处可买,年初一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商店都开门做生意,所以每年都说过年简单点,不要弄这弄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讲究生活质量,吃也要新鲜的。以前过年的时候都要大扫除,叫“打尘”,绑一把长长的扫把,家里从上到下扫一遍,说的是搞卫生,其实有除旧习迎新福的愿望,家里八十多岁的婆婆就每年坚持这样的习俗。其实现在大部分人家里平时就很注重卫生,住房条件改善了,小时工也是一直请着的,所以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搞卫生。可是,过年了,这个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内心,世代传承。虽然女儿也是每年都说:妈妈,过年简单点,不要买那么多吃的!可是每当看到别人家大袋小袋往家里提,看着家家阳台上挂着的,就忍不住还是要做些酱鸭卤牛肉和腌肉等。卫生也还是要搞的,只不过可以简单点。年夜饭也是,习惯在家吃,摆满一桌菜,斟满酒,家人围坐一起,热热闹闹。
现在的人,常常一边说过年简单点,一边感叹年味越来越淡,好怀念以前过年时候的那种气氛。自己也是,想想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妈妈要给每个孩子做一双过年穿的新鞋,往往都是在煤油灯下通宵纳鞋底。那个期盼,那种等待,真的是恨不得一觉醒来就是年三十!本来是要大年初一再穿的,可实在是等不到年初一,所以,一般吃了年夜饭,孩子们就快速换好新衣新鞋,围在一起守岁了。年初一,妈妈早就交代好了,不能拿刀具之类的,不能扫地,水不能往外倒,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串门,总之,初一这一天,要守住平安,守住福气。清早起来,就等着妈妈给我们分一个橘子,一个在秋天里用豆角穿起来的灯笼状的豆角笼,一把南瓜子,几颗花生,这是每个孩子分到的。分到手的这些食品,只有过年才能有,而且吃完了就要等到明年过年了,因此大家都舍不得吃,要放起来慢慢品尝,那种味道真是至今难忘!新衣服往往是偏大点不合身的,因为要多穿些日子,还要留给弟妹穿呢。不管怎样,过年就是那时候的孩子最期盼的节日。正月里,还偶尔有一两个戏班子来唱个戏,不管唱得好不好,是不是听得懂,肯定是全村出动,一个个看得津津有味!
说现在年味淡了,那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人们对吃的穿的已经习以为常,过年期间,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要提着大包小包走亲戚了,平日里大家一起吃个饭,也是司空见惯。还有,就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年轻人平日里工作繁忙,节日里更多的是想放松心情,好好休息。为此,很多人选择在酒店里吃年夜饭,去外地,甚至国外过年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就想轻轻松松度个假。
看着电视里全国各地南来北往川流的人群,有了“春运”的概念,那是赶回家过年的人们;看着各地热闹的庙会,琳琅满目的年货,那是要提回家过年的;看着写满各种祝福心愿的对联,那是要贴在家门口的;钱多钱少大大小小的红包,那是要给老人和孩子们的……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以怎样的形式,过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大节日。过年不仅是家人的团聚,不仅是吃喝,而是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过了年就将迎来气象更新的春天了,因此我们把对联叫春联,过年叫春节。
谁说年味淡了?今年的年味就很浓。愿家人平安,许朋友吉祥,祝祖国强盛,让我们红红火火过大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