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水旅”文化资源,推进项目催化。我市将水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化水旅文化资源,推动休闲康养项目孵化。在水环境治理基础上,我市充分挖掘通济堰历史文化打造歌舞剧《通济堰魂》等文化产品,提升康养项目市场吸引力,今年以来吸引投资商前来考察达56批642名,完成“灵康—杏福小镇”康养项目、丽水郎奇—白桥康养旅游小镇等项目签约,总投资85亿元。松阳县利用北宋白龙堰、明代青龙堰、午羊堰等十余座古堰坝,及禹王宫遗址等历史文化资产,在松阴溪岸投资6300万元建成集文化展陈、科普、体验为一体的水文化公园。
打造“水旅”综合经济,提高市场效益。我市以产业规模效应做深“水”附加价值,通过整合民俗、乡愁、生态元素,打造“民宿产业带”、“沿河经济带”等水域沿岸集聚经营模式。如该市缙云县依托好溪独有的乡村风景、人文元素等,培育仙都轩辕民宿村落等民宿主题村落。今年1至11月,好溪流域民宿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营业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34%。云和县开发龙泉溪流经该县的35公里河道,将沿途国家4A级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特色村、民宿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打造“十里云河”综合经济带。目前该经济带涵盖民宿112家,3A及以上景区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市级特色村1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点6个等,今年1至11月,接待游客2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旅游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