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常青

  时下,国内外大多数报刊,都选用电子稿件,很少采用或不采用手抄的纸质稿件。近几年,有点自知之明的我,考虑到自己年纪大、眼力差、电脑打字不在行等,已很少向报刊投稿,只有在遇到较好素材、又有了写作灵感时,才会写好文稿,再拿到打字店,花点钱让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好、通过电子邮箱发出去。

  5年前的一天,我写了一篇纸质稿件,寄给处州晚报“桑榆情”版面的编辑,不久,这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发表了。从此,我便不断给“桑榆情”和“念白勺·杂谈”两个版面投稿。

  有一次,我步行十几分钟,来到晚报编辑部,把两篇反映老年人生活的稿件分别交给“桑榆情”两位编辑,充满谦意地对她们说,你们编辑电子邮箱发来的稿件,省时又省力,编辑我的手抄稿,太辛苦了!可她们的回答是:您也太客气啦!您也很不容易,年纪这么大,还呕心沥血写稿、送稿给我们,您才辛苦呢!

  有一天,我乘坐14路公交车,来到中山街北126号的晚报编辑中心,把一篇言论稿交给“念白勺·杂谈”的编辑李烜老师,也充满歉意地对他说:“李老师,您不厌其烦地编发我的手抄稿,很费力又费神,要谢谢您啦!”想不到他的回答是那样亲切、那样动人!他一面接过我的稿件,一面朝我笑了笑:“您老人家不辞辛苦,为我们提供稿件,我要对您说声谢谢呢!”

  编辑老师对我说的“您才辛苦呢!”“我要对您说声谢谢呢!”道出了他们尊重老年作者的心声。这样的尊重,使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的一句话——尊重的表示,对那些高尚思想和有荣誉感的人有很大的力量。

  据我所知,老年作者在“桑榆情”和“念白勺·杂谈”上发表的文章,由钢笔字变成散发油墨香铅字的过程,无不凝聚着编辑老师的辛劳。他们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地替人作“嫁衣”,还对老年作者说出十分尊重之语,这种由衷的“尊重的表示”,会使老年作者产生“很大的力量”——激励老年作者努力书写“夕阳红”的美丽,抒发老年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沉之情,做到“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市区 吴昭立 79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1-1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6674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