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本报报道,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她发现全班95%的学生不知白蜡烛为何物。其他老师认为,这是孩子缺乏生活常识的表现。
不认识白蜡烛算不算缺乏生活常识很难说。因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生活常识的外延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确实缺乏生活常识,这多少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知识就是力量,掌握得多一点,生活起来就有力量,就有利于成长。尽管人非神仙,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生活常识还是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花心思熟悉了解。如今的孩子大都把精力耗在网络世界、课本世界中,尽管在这些世界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孩子沉浸其中主要还是为了应试和消遣。于是,游戏玩得越来越好,读书成绩也比父母更优秀,但生活常识却越来越缺乏。报道说,在讲解大气压强时,老师举例,吃螺蛳都要将尾部剪掉才更容易把肉吸出来。有些同学就非常不解,组团来问:“老师,吃螺蛳不是用牙签的吗?为什么要吸啊?”为什么会有这种困惑?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对这种生活现象没花心思。记得压强现象我很小的时候就关注了,一琢磨也就明白了。如今的孩子都聪明,如果也能花点心思多关注,何至于出现如此“组团搞笑”之事?
家长则需要学会在生活方面给孩子放手。放手让孩子多接触生活,自然而然就可以从实践中出真知。如果老是什么活都自己代劳,就等于把孩子与生活隔离开来,让孩子失去学习知识了解知识的机会。报道说,一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家长帮着剥鸡蛋,其实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探索知识的机会。现在许多孩子连被子都不会叠,也与父母代劳有关。孩子没机会实践,你突然让他露一手看看,他一定是一团乱麻,不知从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