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桑榆情常青

发起: 先培育一支志愿队

  杭州绿城桃源小镇的“颐乐学院”近日引来各方点赞。小区退休居民自发探索学院式互助养老新模式,两年多来成立22个社团,通过兴趣、爱好、需求等把几百位邻居聚起来组团养老。大家既是邻居,又是队友;既是同学,又是旅友。

  65岁的郑平是颐乐学院的“院长”。两年前,开发商准备将空置的两层售楼处改造成活动场地,郑平找到几位老邻居,主动请缨帮忙运营。

  因为是新小区,住户之间互不认识,如何把人聚集起来成了难题。当时小区宠物多,卫生条件差,于是郑平心想:先拉起一支乐于奉献的志愿队。于是,她和几个“元老”戴上红袖章,平时在小区做些劝导工作。小区有班车出行,志愿队员们又主动轮流值班,戴着红袖章的她们成了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露脸的次数多了,不时有人主动申请入队。

  就是这样一次“无心插柳”,为日后队伍的“开枝散叶”打下了基础。

  扩容:

  根据兴趣成立22个社团

  很快,志愿队便扩充到100多人。兴趣相投的邻居们,私下里早就开始互动,开展一些小型活动。

  郑平见时机成熟,开始梳理队员们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社团。两年多来,颐乐学院已经孵化出锣鼓队、旗袍社、腰鼓社、太极社等22个兴趣社团,小区300多位老人都找到了归宿。在一次次活动中,郑平一直像“星探”一样,挖掘各类才艺达人。56岁的谢慧兰擅长形体管理,她便成了旗袍队的指导老师,带出了一群“小区最美女人”;69岁的徐建华摄影技术高超,身后总是跟着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友。

  社区一旦有能人入住,郑平总会拿到“一手资料”,然后为能人量身打造新社团。戏剧社的史艺红在专业剧团待了14年,退休后虽买了社区的房子,但暂未打算住在这里,郑平便“三顾茅庐”请史艺红来教唱戏曲,因为生活愉悦充实,史艺红便决定长住不走了。

  小区的老人通过社团找到了组织。“以前在路上看到的邻居,要么一脸疲惫在小区里带小孩,要么穿着睡衣在遛狗,但现在看到他们,都打扮得体体面面,个个精神焕发地来参加活动,有的人一天都要换几套衣服。”郑平笑着说。

  经验:

  每个人都能找到“岗位”

  虽然以社团“发家”,但“学院”并没有遗漏一些没有文艺才能的邻居。

  来自东北的周阿姨,独自一人居住在小区。郑平主动向周阿姨发出了入团邀请,如今周阿姨一天参加多个社团,比退休前还忙。为了照顾才能少的邻居,“学院”还成立了美食社团、旅游社团等。每周,来自天南海北的“美食家”聚在一起,烧制擅长的佳肴,互诉乡情和家长里短。

  “学院”负责人还会给一些非骨干队员安排发挥自身价值的“岗位”。李彤军退休前曾是一名飞机修理师,现在义务帮大家做电器维修,也干得不亦乐乎。“大家都有事情做,这样便不会觉得自己是拖累。”郑平说。

  (陈坤)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1-0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64052.html 1 3 发起: 先培育一支志愿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