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领导小组正式发文确定了全省第七批(2019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项目,我市重点村项目9个,占全省(45个)的20%。一般村项目85个,占全省(200个)的42.5%,两项均创历史新高。
□ 记者 庄啸 通讯员 苏明
本报讯 日前,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领导小组正式发文确定了全省第七批(2019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项目,从数量上看,我市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获得第一。
全省第七批历史文化重点村和一般村项目于去年8月份启动申报,市农办在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申报推荐的基础上,实地踏看并审核重点村项目,反复向省农办汇报商量沟通。
近日,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领导小组正式发文确定了全省第七批(2019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项目,从数量上看,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获第一。重点村项目9个,占全省(45个)的20%。一般村项目85个,占全省(200个)的42.5%,两项均创历史新高。省财政对每个重点村补助项目资金700万元,对一般村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我市共获1.125亿元项目资金补助。
同时,省里对每个重点村项目给予15亩建设用地指标,共135亩。据统计,我市目前累计获省历史文化重点村项目有60个,一般村项目345个,累计获省补项目资金5.925亿,建设用地指标900亩。
留住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留住老屋,是留住乡村振兴的根和魂,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2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战略部署,我市农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资金筹措机制,引导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侨资等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
庆元月山廊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