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胡日顺
本报讯 在油条配方中加入过量明矾,油条看起来金黄酥脆了,却也成为了大众的“健康杀手”。近日, 缙云壶镇一老板为了增加油条的口感,竟肆意添加明矾,导致油条的铝含量超标8倍。
12月17日,缙云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会同县市场监管局对壶镇贤母东路58号的同心牛肉面馆售卖的油条进行检查时,发现铝含量竟超标了8倍之多。
根据民警调查,经营牛肉面馆的桑某平时在制作油条时,为了让自家油条更脆口感更好,就大量添加了明矾。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要求食品中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干重),且将明矾的使用范围限定于油炸食品、水产品、豆制品、发酵粉等。因此,对于油条中明矾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在对桑某制作的油条进行检测后,铝的残留含量为841毫克/千克(干重),远远超出了合格标准。
相关研究发现,长时间摄入铝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铝经胃肠吸收后,主要积聚于骨骼,引起骨质疏松和软骨病,并且较难排出。铝超标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因为铝会影响钙磷代谢,从而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桑某今年49岁,是缙云本地人。2015年6月开了这家面馆,后来开始制作并售卖油条,每天大概有四五十根的销量。
“我知道添加明矾有标准,但是平时制作中为了油条更加松脆,就凭感觉随便加的。”桑某说,“我自己做的事情我自己承担后果,我会好好配合,希望从轻处理。”
目前,犯罪嫌疑人桑某被缙云警方依法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