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致富,先修路”,这是妈妈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
妈妈上小学的时候,走的是羊肠小道般的黄泥路。一到下雨天,坑坑洼洼的路面便形成了一个个小水坑。同学们最喜欢玩踩水坑的游戏了。如果鞋子弄湿了,回到家免不了被家长一顿骂。
长大了,妈妈要离开村庄上初中了。那时候,妈妈的交通工具是名叫“天目山”的三轮车。车上没有座椅,只有两张像板凳一样的位置。车子也没有车门,冬天的时候就会被风刮得流鼻涕。
妈妈上高中时就乘坐大巴车了。妈妈要走过蜿蜒的乡村小道,来到公路边等车。那时候车子少,运气不好的时候,要等上半个多小时。
妈妈要去外省上大学了。因为离家太远,只能坐火车去学校。那时候的绿皮火车是一种跑起来会“哐当哐当”响的火车,开到杭州也要五六个小时呢。
妈妈参加工作后,买了自己的汽车。再后来,高铁修到家门口,去杭州也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公交车通到了各个乡镇,高速公路修到了每个县城,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
妈妈现在常说:“小时候,哪里能想到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啊!”只有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愿我的祖国永远国泰民安。
莲都区中山小学302班 林雨岑
指导老师 徐建月
作文点评:小作者的文章简直是一部交通工具发展史,文章选材新颖,却十分接地气。纵观全文以平实的语言叙述每一种出行方式的特点,想来小作者定是对妈妈从步行到乘坐高铁的交通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呢!本文最令人欣赏的是,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出行方式的改变,反映社会在进步,祖国不断强盛。记录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小小作者是大大作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