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大花园城事

“巾帼力量”朱伯英:

“裁缝剪”裁出青田版乡村振兴

  □ 记者 杨敏

  在青田海口一带,说起朱伯英,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朱伯英依靠自己的裁缝手艺,带出了上万名徒弟,又通过来料加工等形式,在丽水市区、青田、松阳、缙云及温州等地,建起了十几个加工基地,带动上千人就业。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海口镇泗洲埠村的朱伯英是“苦出身”。由于家里条件不好,14岁那年,朱伯英用10斤大米换来了学徒身份,开始向裁缝师傅学艺。

  青田具有“联通海外”的天然优势。出师之后,朱伯英便在村里招收学徒,以来料加工的形式带动村民做服装、手工艺品的外贸生意。随着规模的扩大,2003年,县里专门划出10亩土地,成立了青田县巾帼服饰有限公司,朱伯英被任命为公司负责人。

  公司引来的外地客商,不仅看中了加工产品,也看中了厂里技术精湛的工人。经她推荐,几名工人作为“技术输出”前往北京工作。没想到,到了年底,几名“技术输出”工人却被当地老板克扣了工资。心里过意不去的朱伯英给每人垫付了3000元。

  有了这次教训,她和外地客商“约法三章”:以厂里信誉为担保,客商要预先支付工人一年的工资到对公账户,银行卡密码由客商掌握。多年来,经其介绍到外地就业的技术工达上千人次。

  “巾帼”服饰所在地海口镇是滩坑库区移民安置点,共安置移民1000多人。在她的动员下,不少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移民来到基地接受免费来料加工培训。

  如今,朱伯英和她身后数千人的“来料加工大军”活跃在生产一线,外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据统计,经她代发的工资已超过千万元。

  朱伯英还是市人大代表。青田海溪粉丝远近闻名,却受困于交通而“藏身闺阁”。为此,朱伯英时常深入田间地头做调研,积极与机关单位对接。在她的推动下,海溪公路于2005年开始动工。如今,围绕这条主公路的路网已完成,大大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出行,海溪粉丝也开始走向全国。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首届“金牛奖”获得者……朱伯英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但谦逊的她总说这样一句话:“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能够带动大家致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8-12-13 “巾帼力量”朱伯英: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56220.html 1 3 “裁缝剪”裁出青田版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