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浪淘(松阳)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茶,则是中国文化内涵最完美的表现。
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她的本色,苦涩是她的经历,清香是她的灵魂。
早在周朝,茶就已成为贡品,并且一直受世人追捧。晋朝时期的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园有芳蒻、香茗。”
明朝时期,《处州府志·松阳县志》记载:“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松阳贡茶芽三斤’;房地赁等钞四十七锭二贯三百二十二文铜钱四百七十五文,窑冶等钞二百八十一锭二百十五文铜钱二千八百零三文,铅坑等钞三百五十二锭四百十五文铜钱三千五佰二十一文,茶课等钞九千一十八锭一贯六百一十文铜钱九万一百八十一文。”其中茶课的数额最大,是其他课税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成了当时课税的重要来源。
茶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推崇。“茶圣”陆羽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为其著成《茶经》稿,大历十四年(780)定稿付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僧人最澄来中国学佛,旅居浙江天台国清寺,由于最澄酷爱饮茶,回国时携带茶树种子,种植于日本贺滋县(现为池上茶园)。
初尝茶,你可能会觉得她十分苦涩,但细细品味,才能尝出其中芳香清远。茶叶本是一片普通的树叶,经过杀青、揉捻、炒干等工序后,变成看似干涩、枯卷的叶干。再将其置入开水中,才能喝到那清香回甘的滋味,它的甘香并非仅仅味觉上的短暂刺激,而是沁人心脾,引人回味。
夭夭雀舌变枪旗,旟旆旃旌忽四驰。
槐火已登新鼎味,松风犹动故园思。
森森苦口难追俗,脉脉甘津恐后时。
何似当初陆鸿渐,莫将名字世人知。
这是南宋淳熙二年进士、松阳县西屏街道项桥下村项安世先生在某年三月十三日所作的诗《新茶》。老爸说,据他考证,这是迄今遗存在松阳史料中的、真切可靠的、最早的松阳茶诗,也是松阳茶文化的巅峰之作。
问茶,在于心境,在于情调,在世事沉浮中,给予清淡和超然。
南宋末期,松阳才女张玉娘在《南乡子 清昼》词中写道:
疏雨动轻寒,金鸭无心爇麝兰。
庭院深深人不到,凭栏。尽日花枝独自看。
消睡报双鬟,茗鼎香分小凤团。
雪浪不须除酒病,珊珊。愁绕春丛泪未干。
茶能悲喜随心,岂非神物?
茶有八德:
康,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乐,增进快乐,如沐春风。
甘,茶如甘露,甘润心田。
香,香远益清,沁人心脾。
和,茶蕴太和,固本扶元。
清,清去心障,豁然神怡。
敬,茶为本草,客为上宾。
美,天生尤物,洁身至美。
人生,理应如茶。经过淬炼后,绽放出自己的芳香,升华自己,造福他人,由平凡蜕变为超然。
茶叶一片泡不出味道。只有多片聚集,才能泡出真正的茶。势单力薄,做不出什么事来,只有团结协助,才能成就事业。
端起,放下,空杯……
中国的茶道中蕴含着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道。
有人说,茶能和不可言说的道并肩而行。
什么是茶文化?
老爸说,我们端起一杯茶,向后回望,要能看见茶的源起,向前看去,要能望见道的高度!
茶文化是能塑造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