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王先生在市区某石材店订购了高档大理石用于家中的飘窗铺设。当时,双方口头约定货款按照实际安装块数面积计算支付。
安装后,王先生在结算货款时,发现商家对使用石材的结算面积和自己测量的不一样,多了近一半的面积。王先生要求商家按照事先约定的块数尺寸测量方式计算面积,商家不同意。
消保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发现问题在于商家是按照飘窗的内、外围面积相加来计算货款的,而王先生是按照飘窗内围计算的。虽然商家提出的测量方式符合行业常规,但因双方当事人事先口头约定的确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商家应承担告知不清的责任、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按照事先约定以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式对面积再次进行测量重新计算货款。
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常见原因之一,《消保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和判断多依赖于经营者所提供的信息,如果经营者不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自主选者权。
结算超支问题一直是家装投诉的重灾区,装修公司往往会与消费者在合同里签订条款:“工程量结算以实际施工量计算。”很多装修公司都会在工程量上做文章,比如,乳胶漆不扣除门窗洞口、转角面积;厨房、卫生间铺砖按铺满计算等。但具体的施工量是完全可以预算准确的,并非是不可控因素。
消保部门建议,合同签署一定要完整、规范。消费者丈量自己房屋的实际尺寸后,再结合预算书进行计算,以减少工程量误差。每项工程完工后,要检查是否按预算书约定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