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商家用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进行宣传,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刘俊海教授表示,“酸碱体质理论”以前在民间被普遍认可,可能大部分商家也不明就里。这种情况下,商家可能并无主观恶意,虽然以此获利,但最低标准也应该是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退款。
罗伯特·欧阳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市一个陪审团作出裁决,被告罗伯特·欧阳需向原告支付1.05亿美元的赔偿金。
罗伯特·欧阳自称医生。尽管你可能没找他看过病,但一定听说过他的理论——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想要身体健康,就要多吃碱性食物,来调整身体pH值。
自2002年起,他出版的“酸碱奇迹”系列书籍多次成为畅销书,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配合“酸碱体质”理论,他还建立起一座疗养中心,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在庭审过程中,大家发现,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医”,根本没有行医资格,连博士文凭都是花钱买来的。
关于食物的酸碱性有几点知识是通过学习可以理解的。一是食物表面上的酸碱性,二是食物代谢后的酸碱性,以及代谢后的酸碱性是否导致人体呈现酸碱性并影响健康。
食物代谢之后,如果含硫、磷、氯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中形成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质,可称为成酸性食物,如肉、蛋、鱼、动物脂肪、植物油、糖类甜食等;反之,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在人体中形成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钾)、碳酸钠等,可称为成碱性食品,如蔬菜、茶叶、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制品、牛奶等。
如此一来,肉、蛋、鱼是成酸性食品,蔬菜水果则是成碱性食品。而且,无论是成酸性还是成碱性食品,在人体内消化后,都不可能造成所谓的酸性或碱性体质。因为人们要吃进多种食物和饮大量的水,让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等内环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再加上呼吸、排汗和大小便,血液的PH值恒定维持在7.35-7.45之间,也就是呈现为弱碱性。
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酸碱体质理论”颇受商家欢迎,很多保健品打着该理论的旗号进行宣传。
其中,某国外保健品厂商出品、颇受消费者青睐的一款减肥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其宣传语中就有“调节酸碱平衡”,就此网店称,大部分运动人士身体为碱性,而亚健康人士身体为酸性,该产品为碱性食物,服用有助于调节酸碱平衡。
国内外多个保健品的宣传语套路也大同小异,均把不良身体状态归结为“酸性体质”,通过食用碱性食品就能调节平衡。
记者发现,还有电商把“酸碱体质理论”用于备孕食品宣传,在电商平台搜索,会看到很多“备孕碱性食品”,有的以“生男孩”为噱头。有店铺打出“碱性体质,二胎男可以有”等宣传语。
■专家说法
商家应为“酸碱体质”卖点担责
“商家用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进行宣传,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表示,“酸碱体质理论”以前在民间被普遍认可,可能大部分商家也不明就里。这种情况下,商家可能并无主观恶意,虽然以此获利,但最低标准也应该是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退款。而且商家如果受到了欺骗,可以再去找源头厂商追偿。但如果商家明知该理论没有科学依据,公众已经发现受到了愚弄,还以此为噱头,就涉嫌虚假宣传以及欺诈。
刘俊海认为,由于“提高人体碱度”等很难证实或证伪,可能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困难,应当由商家承担举证责任,商家以该理论为卖点,为该理论背书,则有义务证明为什么产品能达到宣传中的效果。“如果连酸碱度理论真实性都说不清楚,以此挣钱就更没有正当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