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特别报道

  □ 记者 蓝倞 通讯员 宋李英

  2000年,撤地设市后的丽水马上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定位,明确全市要坚持走生态效益型发展之路。

  2003年,我市确定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并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2015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

  20年来,我市初步构建起“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工业 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9年,丽水全市工业总产值1453.39亿元,是2000年的8.5倍。

  今年4月17日,丽水市生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我市提出“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的新目标,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扩大开放战略,并自觉运用三把“金钥匙”,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做文章。

  曾几何时,这是一条“披荆斩棘”的发展之路——关停造纸厂,否决炉西峡小水电建设、驮滩百亿钢厂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不断设立严苛的“生态门槛”和“负面清单”,既表明了丽水绝不以破坏生态换取发展的决心,也表明了丽水绿色崛起的信念。

  旧的产业结构已被打破,“低小散”正迈向“高大上”。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0年的295家增加到1112家。其中,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6.7%、25.8%、18.0%。到2019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53家。

  念好“山字经” 吃上“生态饭”

  美丽乡村引回乡贤当“老板”,绿水青山吸聚资本催生新业态,生态景区“长”出绿色产业链……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市一三产业迎来幸福巨变。

  多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精品现代农业“361”工程、“912”工程,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浙江(丽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走出了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2019年,全市形成菌、茶、果、蔬、药、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九大主导产业,培育了茶叶、食用菌、高效笋竹林3个百亿级产业,并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居”区域公用品牌。其中,“丽水山耕”以97.89的品牌指数,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榜首,2019年销售额84.4亿元,品牌溢价率30%以上。

  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加速了丽水第三产业的发展,让丽水真正尝到了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建互荣的巨大红利。

  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05.2亿元,是2000年的8.9倍,年均增长12.2%。现代新兴服务行业方面,如交通、金融、营利性服务业等虽然总量较小,增速不算最快,但亮点纷呈,乡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撤地设市20年,丽水用实践交出了亮点纷呈的绿色答卷。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7-21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12869.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