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常创文明城

  □ 记者 廖王晶

  本报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是全体丽水市民的美好向往。文明城市人人创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

  今年,我市持续深入打造“最整洁、最礼让、最有序、最有爱心、最平安”城市品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新增各类建筑配套停车位3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施划5000个,对25万平方米失管绿地进行常态养护;对1.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脱落外墙实施修复,计划重新粉刷楼道约420条;对无公厕的行政村或600人以上的自然村进行补缺新建公厕,完善公厕设施。

  此外推进十个美丽系列建设工程,对丽水市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等。深化开展“文明就餐”“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排队守秩序”“随手做志愿”“垃圾分类”“公筷公勺”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对城市“六乱”等现象开展专项整治,文明创建热潮此起彼伏,文明城市的旋律在丽水大地持续回荡。

  文明在路上 细微之处见真章

  斑马线是生命线,是反映一座城市文明素养的刻度线。

  礼让斑马线行为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2017年2月6日,丽水市出台《礼让斑马线行为规范》,让丽水的礼让斑马线行为从此有据可依,这也是全国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

  7月13日早上7点,在市区大洋河小区门口,一对老夫妇站在斑马线边上打算过马路,这时一辆小轿车正好开过来,司机主动停车,挥手示意他们先过。

  2016年,我市提出打造“文明交通最礼让城市”,出台了《打造“文明交通最礼让城市”行动方案》,通过开展文明出行主题宣传,礼让斑马线集中整治,出租车公交车斑马线上见文明,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干部我率先,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过马路大劝导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打响文明交通最礼让城市的文明特色品牌。

  在斑马线前,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减速让行,行人快速通过斑马线,并为礼让司机点赞。如今,礼让、礼行、礼赞已经是丽水街头斑马线上最常见的一道文明风景线,也是我市各部门攻坚克难、力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实效的有力见证之一。

  文明,细化到日常的生活中,就是市民举手投足间的小细节。在丽水汽车站、高铁站、医院、窗口服务厅等公共场所有序排队就是城市文明体现的一个小细节。

  为打造“最有序城市”品牌,我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排队推动日”。在主要景区设置“微笑丽水”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为游客提供票务、咨询等服务。在大型商超等场所开展文明排队、文明乘电梯劝导活动。加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重点整治违法停车、非机动车闯红灯等“十大交通违法行为”,着力破解小区乱停车问题,推进开放式小区、消防通道乱停车专项整治,让交通秩序越来越有序。

  志愿服务 平凡之中显光华

  7月的一天,花园路与丽阳街路交叉口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一位视力不大好的老大爷走上斑马线准备过马路,“小园丁”志愿者李梓萌见状立刻提醒大爷:“您好!现在是红灯,不能通行,请稍等!”待绿灯亮时,李梓萌搀扶着老大爷过马路。

  在市区上下班高峰期的街头,每天都有许多像李梓萌一样的志愿者,他们身披红马甲、手拿小红旗,在马路上配合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为市民文明出行保驾护航。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大家好,我是柯洁,让我们积极响应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使用公筷公勺,共建文明莲都。”今年5月29日,世界围棋“七冠王”柯洁为了号召家乡人民广泛使用公筷公勺,特意录下了一段微视频。

  从2017年开始,莲都群众万余人每年都在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市民一起来美化家园,以崭新姿态创造美好未来。柯洁积极参加了第一年的“我为丽水洗把脸”活动,为丽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献出力量。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自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党员干部、学生、青年、社区退休人员、热心市民纷纷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创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文明创建贡献力量。“全民创建、共创共享”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在丽水,这些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志愿者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丽水“小园丁”。

  据统计,全市共有3034支“小园丁”志愿者队伍在各街道、社区及单位成立,共有68.1万人注册加入“小园丁”。他们身披“红马甲”,成为了丽水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浙江大花园”核心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抹难以忘怀的红色印记。

  完善基础设施 筑牢文明根基

  “最近几年丽水的基础设施优化和更新可以说日新月异,近期‘上线’的丽阳街苔藓景观带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具有园林城市的格调与特色。”谈起丽水城市变化,“老丽水”陈敏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马路变宽变干净了、老小区“颜值”提升了、城市公园变多了……这些改变,都离不开老小区改造、主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等“三年行动计划”如火如荼进行和背街小巷改造、城市污水收集、社区“三防”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等“二十大民生项目”迅速落地。

  过去,丽水不少老旧小区的楼道卫生脏乱、路灯不亮、扶手破损、栏杆锈迹斑斑等问题普遍存在。丽水开展扮靓楼道小微公共空间行动建成1700余条文明特色楼道、点亮楼道灯8500余盏、粉刷楼道9500余条等。

  截至目前,我市现改造背街小巷96条,打造主题文明小巷94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还增加文化、健康教育宣传内容,让背街小巷成为各有特色的文化小街,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高升。

  此外,在处州古城内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桂山路、绅弄、刘祠堂背、文昌路、酱园弄、营房弄、泰山弄等7条古街巷,根据保留原貌、适度改造的原则,采取“一小巷 一专家 一业主”的模式重点打造“处州小巷”,展示小巷的文化渊源。原本破旧的7条“处州小巷”,以全新面貌展现古城的文化风景线。

  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直观体现。在“创建为民、创建利民、为民创建”的根本创建宗旨下,丽水正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力度、最硬的措施,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基础设施,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为一座人人向往的美丽之城、幸福之城。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7-1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1138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