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敏 通讯员 武巧军
作为家长,辅导孩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做作业,真有传说中那么难吗?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位低年级孩子家长的做法,他们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家长的陪伴则是习惯形成的关键。
为给孩子打基础
松阳妈妈手绘“错题集”
小慧是松阳某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她在做作业时总是粗心大意。为了让孩子打牢基础,小慧的妈妈购买了数学练习题库作为辅导材料。这位妈妈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每当孩子做错一道题,她就会把这道题手工抄写到一本“错题集”上,事后再次对孩子进行辅导。
单以数学的错题集为例,这本小册子上分门别类地抄写着“口算”“画珠子”“认时间”等题目,虽然有些图形画得不是特别精确,但一心为了孩子的那份“老母亲”的心,却“跃然纸上”。
小慧的老师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低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书面作业和考试的压力,这样家庭辅导方式和手抄错题集的做法,都是家长自己摸索出来的。小慧的家长则谢绝了采访,并表示“没什么特别的”,但小慧的老师却为她点赞:“对孩子教育的付出终会获得回报。”
“积分制”效果挺不错
许多家长都在用
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间观念的过程中,“积分制”成了不少家长的选择。
市民刘女士的女儿朵朵在市区某小学读三年级。三年来,为了帮助朵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夫妻俩试用了不少方法,并一致认为“积分制”比较有效——家长和孩子就某一项预定目标签订“协议”,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就可以得到事先承诺的奖励。
“比如朵朵想买一套童话书,我们就要求她在晚上九点半之前完成作业,然后匀出时间阅读一些国学书籍。如果能坚持一个月,我们就会实现她的愿望。”刘女士说,签订协议以来,朵朵的表现超出预期,自控能力提高不少。
吴奇燕是市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她的女儿目前正读小学三年级,她也把积分制当成帮助女儿形成好习惯的方法。“女儿在一年级的时候想养一只鹦鹉,我就和孩子商定,‘买一只鹦鹉需要达到100积分’。积分是这样构成的:认真完成作业得2分,提早完成得2分,书写认真得2分……‘积分制’实行两年多,现在女儿做作业已经比较自觉,我们基本不用太操心了。”吴奇燕说。
家长的陪伴
能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
囿山小学教师叶倩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张先生花了大量时间陪伴女儿。叶倩说,为了督促女儿练字,丈夫会陪在身边一同练习,这个过程对于激发女儿的写字兴趣有很大帮助。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丈夫会经常和女儿一起抄写错题,期末时拿出来‘总复习’。”叶倩说,考试一结束,父女俩就会坐在一起分析错题,丈夫还会与女儿讨论题目错在哪、为什么会错,帮她查漏补缺。
事实上,叶倩夫妇做的远不止于此。在女儿写作业时,夫妻俩会放置一个计时器,督促女儿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完成作业;女儿偶尔考试失利,夫妻俩也第一时间送上安慰和鼓励。
“陪伴是全身心、全过程的。”叶倩说,女儿平时不管是散步、打羽毛球还是去公园,身边总有人陪着她。最让叶倩感动的是,丈夫虽然平时很喜欢玩手机,但为了培养女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父女俩约定:在互相督促看书学习的时候,谁都不玩手机、不打游戏。
现在,读二年级的女儿是大家眼中乖巧、懂事、有主见的好孩子,“尤其在低年级阶段,这样的陪伴尤为珍贵和重要。”叶倩说。
专家说
家长在陪伴过程中要扮演好角色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陪伴对于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及成长的重要性,这一变化在市教育局基教处干部、资深心理咨询师张丽明看来是可喜的,不过,他提醒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和身份。
他认为,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不要对孩子形成“言语干扰”,不要在辅导时急于指导,这样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也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完成作业后,再做总结式的互动。”张丽明说,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求助时,往往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但这并不可取,“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回到课本上,从课文内容、例题中找到正确的思考方法。”
“同样需要注意避免的,还有‘责任转移’。”张丽明说,该由孩子安排、计划的事情就应放手让孩子自主解决,家长切忌“大包大揽”,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学习是家长的事”的错误观念,“家长一定要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份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不要越界。”
张丽明告诫家长,辅导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感到焦虑、烦躁,家长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带给他们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