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桑榆情大作

  那是一次终生难忘的垂钓。

  1969年,油桐树绽放出雪白的花朵,正是钓鲴鱼的大好时机。

  公式村,村旁有一处20多米高的瀑布,巨大的水帘从崖壁倾泻而下,发出“隆隆”轰鸣,形成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水潭。下游的鱼儿无法攀登高高的悬崖,就聚集在潭里产卵、繁衍后代,使潭里的鱼密度较高,是个垂钓的好去处。

  老何长期在大山沟里工作,酷爱钓鱼,工作之余,总会到山坑里钓鱼。

  “这鲴鱼很刁,做饵的蚯蚓一定要鲜活、完整,鱼钩不可外露。”根据老何的介绍,我将一条蚯蚓挂上钩,小心翼翼放入水中,静静地等待。老何旗开得胜,先钓上一条200多克的鲴鱼,接着我也拉上一条。鲴鱼喜欢生活在深山溪坑里,稍光的头,圆筒形的身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般体重在200-300克,大的可达500克。鱼儿连连上钩,不一会儿,我们每人都钓到七、八条。正钓得顺手时,我稍一疏忽,提竿早了点,一条大鲴鱼被拉出水面又挣脱逃走了,此后,再也没有鱼来动饵料。20多分钟过去,仍毫无动静。

  “看来,脱钩那条鲴鱼通风报信去了,钓不上鱼了,我们还是趁早转移阵地吧。”老何提议。

  公式坑往下游走,边走边钓,约摸走了一里多路,只钓到几条小石斑鱼。眼看着没希望了,老何说:“来这条溪坑垂钓的人多,鱼儿很刁,咱们还是到小山坑里去试试吧!”于是,我们钻入右侧的深山沟,两山夹一沟,一股小小的溪水从沟里流出来。

  “这沟连水都不多,哪来的鱼?!”我有些怀疑。

  “它的上游有几个水潭,涨大水时,鱼儿被冲进了水沟就出不去了,一直留在那儿,从没人钓,我们去碰碰运气。”老何说。

  我们收起钓竿,沿着干枯的山坑往上爬,越往前越陡,荆棘丛生,只得俯身钻过荆棘,还担心碰上毒蛇。艰难地爬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一个小水潭,水深一米左右,潭里竟是清一色的鲴鱼,密密麻麻,大小也很一致,每尾40-50克。由于密度太高,潭中的青苔早被它们吃得干干净净。我们将四周的灌木、藤条砍掉,整理出一块垂钓的场地。

  稍作休息,我们就开始垂钓。鱼饵刚到水面,这些极度饥饿的鲴鱼就跳起来抢食,一提竿就是一条,将蚯蚓稍加整理,放下去又是一条,一条蚯蚓就能钓上好几条鲴鱼,有时一条鲴鱼咬住鱼钩,另一条则同时咬住蚯蚓死死不放,一提竿竟钓上两条……

  渐渐地,水潭里的鲴鱼变少了,我们的鱼篓则越来越沉,最终满载而归。

  (市区 刘梦熊 83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1-08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6452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