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第七十师团、第六十师团两部5个大队共计6000余人,炮兵、工兵、骑兵、步兵等各兵种齐全,装备精良,还有3000余伪军掠阵。
彭孝儒先后在黄埔军校、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深造,刚毕业就被分派到国防部任少将高级参谋。日寇猖獗,彭孝儒不甘郁郁后方,强烈要求赶赴前线,遂被改任为第三战区司令部少将高参。到了前线指挥部,彭孝儒又向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要求去往一线战场。
六十三团来了个新团长,丽水城有了守卫者。
1944年8月23日上午9时,9架敌机在丽水上空盘旋轰炸,对白云山脚、飞机场、西山背等重要军事目标俯冲扫射并投下18枚炸弹后逸去。丽水城守卫战序幕拉开,守卫部队瞬间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由于紧急动员城内百姓撤离,开战之前,丽水城内除六十三团外已无一人。
其时,敌军进攻路线不明,丽水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内无坚固防御工事,外无强兵接应,唯一的退路——连接大水门、小水门的浮桥也被拆靠南岸。
孤军对强敌,唯有死战!
战前紧急会议上,彭孝儒的部署堪称周密:第一营防守左渠门至丽阳门,第二营防守丽阳门至虎啸门,第三营防守虎啸门至厦河门;大水门和小水门位于瓯江边,有瓯江相隔,由团部负责监视;各部在城内街头构筑堡垒,以备巷战。
彭孝儒动员官兵时说:战斗即将打响,我团全体官兵要誓死保卫丽水城!
在伪军配合下,日寇从金华、武义直驱丽水,分兵三路逐次突破国军阻击,于8月26日中午兵临丽水城下。
26日黄昏,日寇发起攻击。狡猾的日寇先是把沿途抓获的群众组成密集队形作前驱,向城内步步紧逼,当发现城内火力情况后,即用大炮猛烈轰击。随后,日寇迅速冲至城脚,借助软梯从丽阳门、虎啸门、厦河门攻上城墙。守城国军与之殊死搏杀,战斗异常激烈。
无奈敌我力量悬殊,23时许,厦河门防线被突破;24时左右,丽阳门、虎啸门防线被突破,日寇攻势已无法阻挡。接着,设在万象山洞天楼的团部被攻破,团、营、连之间联系中断,失去统一指挥,官兵被迫各自为战。
巷战至次日凌晨3时许,守城官兵大部牺牲,幸存官兵节节抗击,被逼至瓯江边小水门溪滩一带。占领万象山的日寇居高临下,向溪滩上的国军官兵疯狂扫射,苦战至瓯江边的幸存国军官兵,含冤饮恨于瓯江。
最终,因兵力薄弱、孤军无援,包括彭孝儒将军在内的1000余位官兵壮烈牺牲,在丽水城保卫战中写下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英雄的后代忘不了丽水。
数十年间,彭孝儒之女彭怡上百次来到丽水。万象山、瓯江边、城门遗址……彭怡走遍了父亲战斗的每一处地方,将战斗事迹讲给了自己的子女。彭怡有着自己的期望:父亲只是当年牺牲的众多官兵中的一员,其他牺牲的战士也应该被牢记。
丽水始终铭记英雄。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主要展示了党领导下浙西南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馆内,彭孝儒率六十三团保卫丽水城的事迹,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体现,被展陈在馆内第三展区《抗日救亡,解放浙西南》。涂琴芳介绍,2021年重新布展后,馆内包括丽水城保卫战在内的抗战英雄事迹,感染了83.9万来此参观学习的人。
英雄的故事也在感染着每一个人。丽水市实验学校小学德育部主任张斌说,多年来,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在南明门(大水门)、丽阳门等遗址开展红色宣讲和研学教育,让孩子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英雄已逝,但精神长存。”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蓝燕回忆,2015年9月1日,曾在丽阳门城墙担当“开学第一课”主讲人,给市实验学校的学生讲述丽水城保卫战历史,号召莘莘学子“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丽水城在变化,昔日的战场,有了新模样。左渠门,当年作为正面防线,遭遇了敌军的猛烈炮火。如今,左渠门旧址边的老油泵厂,早已转型为万象摄影坊,成为丽水国际摄影节的亮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参观打卡。
紧挨丽阳门残存城墙的丽阳门公园,是丽水人喜爱的休闲之处。清晨黄昏,不少老丽水人在这里闲聊;小朋友们彼此追逐、疯跑玩乐,不时飘来阵阵铜铃般的笑声;爱唱歌的人,常常在萨克斯的伴奏中,秀起美声唱法,重访当日,只听得——
血正沸,气正豪
仇不报,恨不消
群策群力团结牢
拼将头颅为国抛……
走完丽水城保卫战遗址群,已是黄昏。柔和光束氤氲在城墙上,敲打出入夜的节拍。与81年前的不眠夜不同,丽水人将在宁静中迎来鲜活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