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恺
通讯员 黄绮贤 叶艳景 苏佳
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坑口村,有个女孩凭借着双腿的力量,跑步“跑”进了浙江大学。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个了不起的女孩钟凯雯。
钟凯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瘦、话不多,略显腼腆。然而,当记者请她“露一手”——跑个步或跳个远时,她瞬间“判若两人”,摆臂利落、起跳干脆,一股子拼劲儿扑面而来。也正是这股拼劲儿,让她以全省体育第24名的成绩,成功“跑”进了浙江大学的校门。
在钟凯雯的家中,记者见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以及这些年她在各类体育赛事中赢得的奖状与奖杯。
钟凯雯的妈妈周黎君聊起孩子今年的高考成绩,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当初跟她一起练体育的20多个孩子,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9人,而且只有她一人是女孩。”说到这,妈妈眼中掠过一丝心疼。说起钟凯雯和体育的缘分,要追溯到小学。那时,启蒙体育老师发现她的运动天赋,举荐她参加县级比赛。从此,体育的种子便在这个女孩的心里悄然种下。小升初时,她便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遂昌三中就读。作为一个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钟凯雯从小便深知唯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
背负着家人殷切期望的她,为了更好地专注学业,不得不暂时搁置了对体育的热爱。进入遂昌中学的三年,是钟凯雯与自己较劲的三年。经过高一一年奋斗,她的文化课成绩从年级200多名跃升至前100名。高二分班后,她了解到通过体育统招也能上浙大,尘封已久的热爱被重新点燃。“很多人觉得体育特长生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或者成绩不好想走捷径上大学。”钟凯雯坦言,“但练体育真不是捷径,相反,它意味着更多的汗水和泪水。”
回忆那两年的“双线作战”,所有的艰辛历历在目:每个学习日下午四点,她准时奔赴体育场,筋疲力尽地训练到下午六点半,再赶回教室上自习;周日凌晨四点多,天还没亮就起床热身、跑步,上午9点继续加入集训,下午又马不停蹄返校上课……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高强度的训练,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高三时,钟凯雯一度陷入“体训瓶颈+成绩滑坡”的低谷。
“那时候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说,幸运的是,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各科老师和班主任轮番上阵,帮她查漏补缺;体育教练为她制定针对性训练,更有同样经历过体育特招之路的哥哥,成了她的“场外指导”……正是这些温暖的托举,激励着她在困境中咬牙前行。
付出终有收获。这个曾无数次在清晨独自奔跑的畲乡女孩,如今即将踏入梦想学府。对未来,钟凯雯也有了新的憧憬:“我想借助浙大这个更高的平台,多参加专业比赛,提升自己,去看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