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松古灌区,清水漾漾润田畴,茶桑翠翠连阡陌,“如流动的诗,似立体的画”。它守着灌溉的初心,也在观光文旅的新篇里,挥洒出别样的风华。
2019年,松阳以水为墨,绘就3.5万平方米的水文化公园。水利博物馆、堰湖公园、白沙水利枢纽“三足鼎立”,成了松阴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与4A级景区里最灵动的一笔。
续水脉,为了让文明不涸;传文脉,为了让故事更活。这里,堰湖映诗碑,小品藏水韵,松阴溪的美,就在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里。连拱堰坝横卧碧波,重力式堰坝静守岁月,1.2万平方米湖面盛着荷风、薏米香,既是水生植物的家园,也是水生态的“天然处所”。2024年,水文化公园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省水情教育基地,“每滴水都长出了知识的嫩芽”。
站在观景台,一眼望穿千年:左岸,白沙水利枢纽的现代化闸站吞吐河水;右岸,青龙堰的石堤镌刻历史风华。松阴溪湿地铺展绿毯,古堰生态林织就锦缎,千年古樟撑开巨伞,为农田遮风挡雨——这是自然与人文的和鸣,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共舞。
水利博物馆里,藏着更鲜活的水故事。2022年改造升级后,6个展厅化身时光隧道:既有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遗产的治水智慧,也有新中国成立后松阳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水豪情。智联网、虚拟化技术穿针引线,让展陈活起来、动起来,一踏入,便跌进山水长卷里。截至目前,水利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学生研学8万余人次。在这里,每滴水都跳动着文明的脉搏。
一条别具特色的水旅融合精品线路,串起了“江南秘境”的万千风情。西起大木山茶园的清香,东至水文化公园的悠远,卯山的松涛、上河的麦浪、蚕桑博物馆的经纬、力溪湖的波光……一路串联古堰遗产、旅游节点、水韵资源,绘就一幅“一步一景皆水韵,一程一程入画来”的长卷。
水脉如弦,奏响千年交响;文脉如墨,续写时代华章。
流淌不息,古今交融,正是松古灌区献给世界最动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