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云和县崇头镇梅源村的层层梯田在雾中时隐时现,如诗如画。梅源是云和梯田景区的核心村,大多数村民都住在白墙灰瓦的新楼房里,但叶安诺的家,却仍是一幢泥木结构的老宅。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宅墙面斑驳,梁柱开裂,木门吱呀作响。戴着眼镜的叶安诺站在门前,笑容腼腆,带着书卷气。
进门右转,就是安诺的起居室,光线昏暗,即使在白天也得开灯照明。爷爷奶奶住在二楼,木梯陡峭狭窄,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咯吱”声。穿过天井和狭窄的过道,尽头藏着厨房,灶旁堆着柴火。“这里以前住满了人,最多的时候有80多户,现在,就剩我们寥寥几家了。”安诺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们的住所是好心的邻居暂借的。
命运似乎从没有温柔对待过叶安诺。4岁时,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父亲在县城的铝合金店打工,收入微薄;爷爷年事已高,体力大不如前。奶奶的身体状况更令人担忧,她今年3月刚经历了一场肿瘤手术,令这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采访当天,身体稍有恢复的奶奶,又忙不迭地去玩具厂打零工了。
但叶安诺从不抱怨,他知道得靠自己的努力拼出一条路来。高三冲刺阶段,熬夜学习到凌晨是他的常态。课间十分钟,同学放松嬉闹时,他或是趴在桌上闭目养神,或是快速梳理课堂难点,将碎片时间利用到极致。面对难题,这个习惯了自立自强的男孩总是自己先琢磨,实在想不出答案,才去请教老师。
爷爷提起他,语气里满是骄傲:“这孩子,学习从不让我们操心。”安诺的独立不只体现在学业上,周末在家时,他总是主动帮老人分担家务,“爷爷奶奶太辛苦了,我能做就多做一点,是应该的。”
地理和化学是安诺最喜欢的科目。“我常向老师借《中国国家地理》,它让我理解脚下的土地,也让我向往远方。”他对海洋充满好奇,尤其对水母这种晶莹剔透的生物深深着迷。高一时,他悄悄把浙江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专业作为自己三年奋斗的目标。
然而,命运依然没有善待他。高三体检时,色弱将他挡在了心仪的海洋科学专业之外。短暂的失落后,叶安诺调整好心态,决定转向计算机专业。“这个领域足够广阔,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今年暑假,安诺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去上海海洋水族馆,亲眼看看那些只在书里见过的海洋生物,尤其是水母。这个在风雨中长大的男孩,像山间的花草,安静地扎根,努力地绽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青春的光芒,如此单纯,又如此耀眼。
本报记者 管丽芬 实习生 陈悦之 通讯员 叶思博/文 记者 贾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