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孔伟
先富带后富,迈步共富路。
据统计,新世纪25年来,丽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7960元、2590元增加到61629元、33000元,分别增长6.7倍、11.7倍,均跻身全国前40位,倍差从3.07缩小至1.87。
丽水始终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深入实施系列工程,创新实践多项改革,实现了从基本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逐梦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丽水加快构建“强城”“兴村”“融合”发展体系,奋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蹚出了一条有特色、可推广的路子。
聚人兴产 以产强城
老区振兴,产业是关键,人才是支撑。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生态是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发展最大的优势。
近年来,秉承“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丽水一盘棋统筹市域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变革实践,推动生态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2024年,丽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872.2亿元,同比增长16.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产值的比重为74.8%。
丽水将“双招双引”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接项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积极“走出去、引进来”。2024年全年,丽水引进了21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制造业项目171个,占比超80%。在“工业强市”战略引领下,2024年丽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在人才招引方面,丽水通过实施人才科技新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集成改革,完善人才招引、培育、服务等闭环体系,截至2024年,实现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51.1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35.88%,提前实现“十四五”任务目标。
同时,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和市场导向,丽水以“合伙人”机制激励优秀人才最大化共享,建立囊括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全市“共享人才池”,实施“企业出题、组团解题、产业转化”的人才“组团式”共享。
2024年,丽水位列《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50强中的第40名,比2023年排名提升7位,是所有上榜城市中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
丽水山地占比达88.42%,地理的纹路切割了县城、乡村,但同时也形成了丽水一城一色、一村一品的特质。莲都精密球阀、缙云机床、龙泉汽配、庆元铅笔……立足资源禀赋,丽水深层次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建强产业支撑有力、空间布局合理的“县城一中心镇一重点村”发展轴,为共同富裕铺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质。
运营发力 市场活村
革命老区不少乡村,存在要素散、布局乱、规模小、渠道窄、主体弱等老问题,同时面临如何适应新的要素配置方式、业态发展模式等新问题。
这些问题,是老区共同富裕路上的“拦路虎”。解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系统性解法。
无运营,不乡村。
丽水选择以市场化思维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探索“强村公司+合作社+共富工坊”联农带富改革。
2017年,丽水立足山区实际,在全省率先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强村公司”,目前,全市9县(市、区)和173个乡镇(街道)已实现组建县乡两级“强村公司”全覆盖。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