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莲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苇叶 通讯员 冯海波 王林 实习生 陈瑜晔)近日,伴随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莲都区碧湖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顺利实行水下爆破,玉溪水库至通济堰3.6千米引水隧洞全线贯通。
碧湖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项目位于莲都区碧湖镇、大港头镇,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累计已完成投资约1.4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玉溪至通济堰引水隧洞、河道疏浚、生态护岸修复及堰坝生态化改造等。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在进行道路硬化、闸室装修、设备调试、档案整理等工作,预计2025年8月完工验收并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莲都区首条引水隧洞,玉溪水库至通济堰3.6千米引水隧洞在贯通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难题。“隧洞下穿天然气管道和高速公路,对安全管理要求较高,我们通过水磨钻的施工工艺,结合实时监测系统,确保施工安全。同时,隧洞沿线地质情况复杂,我们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短进尺、强支护等措施,并积极开展消防、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逃生等专项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安全零事故。”区水务公司总经理张彩荷介绍。
据了解,碧湖平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如高溪水库、郎奇水库受限地势条件,灌溉供水范围仅为新治河以北区域,无法满足中南部区域灌溉用水需求;通济堰灌区面积4.2万亩,灌溉用水需求大,但遭遇干旱年份时,通济堰调蓄能力减弱,灌溉用水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总体灌溉用水保证率较低。
引水隧洞贯通后,可以有效改善碧湖平原中南部区域灌溉缺水问题。“通过引水隧洞,引调玉溪水库水源补充通济堰上游松阴溪,枯水期生态流量达到2.96立方米/秒,满足碧湖平原灌溉、生态用水需求,不仅延续了通济堰的实用功能,又以现代水利技术改善了灌区灌溉条件,为碧湖平原农业生产筑牢坚实的水利根基,也为通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区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王林表示。
随着碧湖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乡镇规模日益扩张,碧湖平原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生态流量、生态用水保证率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莲都区全力推进碧湖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从流域系统性治理和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水资源与水域岸线空间,实施生态水源引调,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水生态,同时保障农田灌溉安全。该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共计约8亿元,截至目前,碧湖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项目已经完成施工招投标,预计今年开工;三期项目正在编制初步设计。